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是遗传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身心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临床常反复发作而且缺乏有效的根治药物和手段。 目前治疗银屑病尚无突破性进展。西医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停药后易复发加重,远期疗效差。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强调整体观念,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但由于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因此研制疗效肯定、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的中成药制剂迫在眉睫。 祛银颗粒是导师白彦萍教授在长期用于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祛银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筛选组方,并由中日友好医院药剂所生产的中成药制剂。论文研究探讨了祛银颗粒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现摘要如下。 全文包括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 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综述了银屑病的西医临床与研究进展。由于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未探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因此备受学术界关注,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等不同方面;第二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与研究进展,包括银屑病的历史沿革,近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内外治方法及近年的研究进展。 研究报告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 临床研究通过进行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验证,探讨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顺义区中医院在内的皮肤科共同参与临床研究的完成。 在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血热证临床验证中,共选取银屑病血热证70例,其中祛银颗粒治疗组40例,消银片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形态、治疗前PASI评分、中医症候中瘙痒、心烦、口渴症状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药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40%;对照组总有效率27%;两组总有效率经Mann-Whitney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经Mann-Whitney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祛银颗粒与消银片总体疗效相当。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的改善在治疗前后比较,除瘙痒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各项中医症状的改善在治疗前后比较,除瘙痒、便秘症状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比较,由于治疗前便秘、尿黄不具备可比性,因此不作比较,其中在瘙痒、心烦、口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祛银颗粒与消银片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疗效相当,尤其对心烦、口渴症状均具有良好疗效。 实验研究利用Bonder和Van Scot的雌激素期增生的小鼠阴道上皮模型,Jarrett的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祛银颗粒对抑制增殖和促进分化的作用影响,同时设祛银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旨在探索祛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及量效关系,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制剂提供药理学依据。 在Bonder和Van Scott的雌激素期增生的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实验中,祛银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