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日渐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也逐年攀升。因此,教师职业成了一块“香馍馍”,日益庞大的大学毕业生队伍开始充斥教师这个行业,形成了新的教师梯队。这其中包括师范毕业生,也有非师范毕业生,他们在成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主体力量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教师所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新教师入职适应的本质其实是一个让自己不断成长变化且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遇到教学业务、人际关系、任教环境及任教压力方面的不适应。初中新教师不仅面临新课改对其提出的要求,同时存在权威建立难度高、升学压力大等问题,因此提高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性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木文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角色适应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进行了探讨。本文以苏中地区R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个县初中新教师的教学业务适应状况、人际交往状况、心理适应状况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教师存在诸如教学技能不足,课堂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同时不善于处理任教环境中的人际问题,加之耐挫能力差,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日常教学工作安排。文章不仅针对新教师展开调查,同时也就教育部门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效果展开研究,结果发现:R县开展的入职培训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农村学校缺乏自己独立的培训体系,且较之常用的师徒帮带制度也流于形式。此番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新教师在入职适应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自身素养不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欠缺,心理适应能力差;教育主管部门对其的入职培训单一且流于形式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职前职后的客观因素,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入手展开分析,归结为:职前师范教育理沦与实践脱离;任教学校对新教师的心理支持力度不够;入职培训制度不健全;新教师自身的控制点和自我效能感弱,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不足,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了缩短新教师的入职适应周期,职前教育要奠定高标准的教师专业基础;新教师自身也要早做职业生涯规划,转换社会定位,并不断唤醒自主发展意识;作为新教师的任教学校,更要通过校本培训和激励制度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此同时,国外的优秀经验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如日本的临床核心课程,澳大利亚的校本主导策略,新西兰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