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高渗透油田的持续开采,低渗透油田原油储量在我国石油总资源量中所占的比例预计可达到50%以上,将成为我国石油开采的重点。研究这类非常规低渗透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一直是国内外不断探索研究的热点问题。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油气等多种能源盆地,物性差而闻名。张天渠油田为鄂尔多斯盆地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平均渗透率18.2×10-3μm2,经过10多年的高效注水开发,目前采出程度较高、含水上升较快,地下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既零散又有相对富集部位,分布规律不清,层间层内矛盾严重,井网不完善。
本论文正是针对开发中面临的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选题,以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为例,充分运用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实验室分析化验、现代应用数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三维建模基础上,通过开发动态分析,研究低渗油田开发中的问题,利用匹配系数法、二步动态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对低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三维定量描述,进一步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拟定合理的调整方案。总结这类低渗透油田的研究成果,为高效开发同类低渗油田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主要取得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认识:
1.在精细地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油藏描述及储层建模技术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
①本区构造具有较强继承性的鼻状构造,微构造类型主要为顶底双凸型、项底双凹型、顶平底凹型、项平底平型;
②长211与长212之间的隔层很薄;长212与长221之间的隔层相对较厚,并具有北厚南薄的特点,夹层在各井区发育;
③目的层长21+2孔隙度在12-18%之间,平均14.2%,渗透率在10-40×10-3μm2之间,平均18.83×10-3μm2,均为中孔低渗型储层;
④由油层属性模型看出,长211小层的有效厚度主要分布在砂体的中央部位,平均4.8m,含油饱和度平均为44.1%;长212小层的有效厚度平均为8.5m,含油饱和度平均为42.5%,且长212小层上部的含油性好于下部;
⑤重新计算了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原始地质储量,评价其为浅层、低丰度、小型油田。
2.从剩余油分布评价的角度,对低渗储层进行了开发动态分析
采用多种方法对动态开发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低渗油藏开采特征,评价了低渗油田的开发效果,与同类低渗透油藏相比,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开发效果达到中等水平;通过动态分析认为,个别井组注采对应性较差、井组注入压力较高、注入水单向指进严重、含水率上升较快、注水利用率低,稳油控水己成为当务之急。
3.运用匹配系数法、二步动态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①平面上长211油层在2007年7月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西南D994井区及东北部砂体发育较好的部位,由于该层注采井网不合理,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较原始饱和度下降较小,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砂体发育的分流河道仍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地带;长212油层的含油饱和度变化较大,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的周边边缘及井间分流区,在油藏内部呈网状分布,表现出强烈受注采井网控制的特点;
纵向分布上,受重力作用及沉积韵律影响,存在着注入水在油层底部突进现象,长212上较长212下剩余油富集。尤其是项部7、8模拟层剩余油饱和度高;
②从剩余油分布角度来看,油藏重点挖潜部位为油藏的边部、顶部及井间分流区,今后挖潜的方向是挑选剩余油饱和度高、剩余储量丰度大的区域进行井网加密、完善注采结构,在油藏中心地带主要以综合治理为主;
③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但就本油藏而言,裂缝、注采井网、微构造、有效厚度及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油藏内部双向受效井处及注水分流线处剩余油较为富集,在油藏边部注水波及程度低的部位剩余油相对较高;
④根据张天渠油田剩余油分布状况、油水井生产状况及注采关系,考虑到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的边部、顶部及井间分流区,主要从周期注水、综合治理、完善注采结构三个方向对剩余油进行调整挖潜。调整方案实施后可增加水驱采收率2.9%,增加可采储量6.2万吨,10年后,油藏含油饱和度得到进一步均衡下降。
研究的创新和特色之处在于:
①首次在张天渠油田采用匹配系数法、二步动态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实现了低渗储层的“定时、定位、定量”预测剩余油分布;
②在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中对微裂缝的特殊处理具有鲜明特色。大多数低渗透油藏都发育闭合天然裂缝,由于发育潜在闭合缝的低渗透油藏多以人工压裂方式进行投产,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同时并存,对这种裂缝的数值模拟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办法。本次模拟中,把裂缝离散化并处理成高渗带;
③提出一套适合低渗储层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和理论。以精细油藏描述和三维储层建模为基础,围绕开发动态分析及剩余油分布为核心,以统一的研究思路为指导,发展各学科技术,涉及到地质、测井、油藏工程、开发地质、数值模拟、石油经济、工艺技术、油藏管理、现代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体现各学科的协同与综合。为开发同类低渗透油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