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跃居恶性肿瘤之前列,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高达16万。除早期胃癌病例外,进展期胃癌(T3-4N0-2M0)的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即使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仍有较多病例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 大多数胃癌病人在术后将发生局部或者区域复发,即使经过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腹膜种植转移也是最为常见的复发形式,而且一旦发生腹膜转移,则预后极差。目前已知腹膜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术前、术中的微小肿瘤种植。临床观察证实,胃癌手术,特别是清除淋巴结的胃癌切除术,会导致手术野内癌细胞的播散。术后复发部位常见于淋巴结和/或腹膜,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胃癌手术创伤所导致的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这在三期胃癌切除术中是难以避免的。对于已侵犯浆膜的胃癌(T3),腹膜复发也是最常见的复发因素。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术后辅助性全身化疗难以改善病人预后。作为一种腹腔化疗的缓释剂型,活性碳吸附化疗药腹腔给药方法,可以增加癌细胞暴露于抗癌药的时间,并且能减少高药物浓度所致的急性毒性反应,这一特性也避免了许多其他腹腔化疗方法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问题,并且具有使用简便,相对无毒性的优点,治疗费用也相对低廉。 活性碳作为吸附剂能够吸附大量的抗癌药物,并且利用其容易被淋巴组织吸收、汇集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腹腔淋巴组织中抗癌药的浓度以及高浓度的持续时间,因此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案—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MMC-CH)腹腔化疗。它具有特异性导向淋巴系统的特性,活性碳在腹膜腔内被淋巴系统选择性吸收,因而能将MMC直接作用于这些腹膜转移的多发部位。具有大量微孔的活性碳可以吸附大量MMC,并且可以使MMC在给药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研究表明,游离态MMC与活性碳吸附的MMC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可以用以下吸收公式表示:Q=77C0.26(37℃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生理盐水,Q-吸附的 MMC(卜 g/mg* C一游离 MMC浓度(u g /mgD。当 活性碳周围游离MMC浓度下降,吸附形的MMC便释放出来,这样可以使游 离MMC浓度在很长时间内保持恒定。实验显示,当以MMC-CH形式给药, 腹腔液中MMC浓度在给药后24小时仍能维持较高浓度,而同时MMC在血 浆浓度却很低。与之相对,如果以MMC水剂形式腹腔给药,虽然短时间内腹 腔药物浓度较高,但在给药后短时间内,腹腔液MMC浓度很快降低并与血液 浓度持平:这是因为以水剂形式给药,MMC很快被吸收入血所致。MMC(H 不但有瞄准腹腔转移灶的特点,而且可以在局部缓慢释放,维持高浓度时间较 长。有文献报道证实,吸附形MMC的有效药物活性在99%以上。 本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在组织和血浆的浓度,探讨活性碳吸附 丝裂霉素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期进一步解释这一辅助化疗方法在动 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时所观察到的良好疗效。主要结果如下: 一、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MMC.CH)腹腔化疗可以在腹腔组织形成 较高血药浓度,而在血浆浓度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 异(p<0刀5): l)实验组与水剂MMC腹腔化疗组(对照组1)及水剂MMC静脉 化疗组(对照组2)相比,实验组在腹腔液、大网膜和淋巴结形 成较高药物浓度,相反在血浆浓度较低,经统计学检测差异具有 显著性(P<0乃5); 2)静脉MMC化疗组(对照组2)在腹腔液、大网膜和淋巴结药物 浓度较低,而在血浆浓度很高,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0刀5); 二、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MMCcH)腹腔化疗的组织有效药物浓度 维持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巾刃刀5人 实验组与水剂MMC腹腔化疗组(对照组1)及水剂MMC静脉化 疗组(对照组2)相比,实验组在腹腔液、大网膜和淋巴结形成 2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高药物浓度维持时间较长,并且可以维持24小时以上,统计学 差异具有显著性…刃刀5); 三、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MMC-CH)腹腔化疗形成的血浆药物浓度 低于 MMC静脉给药组(对照组 2\经统计学检测差异具有显著 性b<0.05人 与水剂 MMC腹腔化疗组(对照组 1)相近,并且 血浆药物浓度基本维持在很低的浓度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与常规MMC腹腔化疗相比,MMC-CH腹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