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促进投资便利化是自贸区重要改革内容。无论探索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还是在金融监管、海关监管及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均为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化的新渠道、新机遇。本文以上海自贸区投资便利化法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投资准入、金融监管、海关监管和投资争端解决等多角度对自贸区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完善的建议。作为实践国际投资新规则的先行区域,上海自贸区在投资准入制度方面做出了改革和创新,建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制度和负面清单模式。外资准入方面的制度更加公平和透明,对于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上海自贸区的投资准入制度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忽略了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的联动关系,并未明确负面清单中限制性措施的实施办法等等。正确处理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完善投资准入制度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推进投资便利化进程。上海自贸区投资便利化的推进离不开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改革,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为投资便利化创造了条件。对于外商投资而言,自贸区实行了更为简化的投资汇兑手续,拓宽了融资渠道,并开放了资本市场。投资便利化水平随之大幅提升,但是金融监管制度却存在大量的空白,无法跟上金融改革的步伐,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因此从多角度对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及时的控制风险,才能营造安全稳定的制度环境,更好的便利投资。上海自贸区创新性的实行了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模式,大幅简化通关手续,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程序性便利,对于投资者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在具体落实海关监管制度方面,自贸区也产生了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正确处理好“管”与“放”之间的关系,能够减轻投资者的负担,并吸引更多的外资,促进投资便利化的实现。上海自贸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决定自贸区能否进一步与国际投资规则接轨,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吸引外资企业进驻并考虑把总部和主要运营机构放在自贸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