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探究北疆地区毛管配置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滴灌春小麦土壤水分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方法】以新春6号、新春19号为材料,于2010年-2011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开展了毛管配置模式与灌溉定额的田间试验,即分别为:1管2行(R1)、1管4行(R2)、1管6行(R3)与3000m3/hm2(W1)、4500m3/hm2(W2)、6000m3/hm2(W3)、7500m3/hm2(W4),对照为当地高产畦灌春小麦,灌水量为6000m3/hm2。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叶面积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特征、旗叶光合生理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的影响。 【结果】两品种的最高产量在三种毛管配置模式中无显著性差异。新春19号的最高产量W3R1处理比新春6号高18.6%。在四种灌溉定额条件下,最大值为W3处理水平,其平均值为7471.5kg/hm2,分别比W4、W2和W1提高了8.3%、12.4%及19.1%。三种毛管配置的产量表现出:最大值R1的平均值为6956.0kg/hm2,较R2、R3增加了2.0%及4.0%。出苗30d(拔节期)、出苗后40d(孕穗期)及出苗后50d(灌浆初期)为滴灌春小麦的关键生育期,不同毛管配置模式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随距离毛管的远近变化而有所差异。由于毛管配置间土壤水分分布的差异,使得植株产生了行位效应。但随着灌溉定额的加大,小麦的LAI、干物质积累量、旗叶光合速率、旗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等的行位差在逐渐变小。 【结论】总体而言,在滴灌春小麦栽培中,为最大可能地降低以毛管为中心的空间分异性,增加产量构成因子的空间整齐性,充分发挥其高产、节水潜力。综合产量性状可知,两品种在三种毛管配置下的最佳灌溉定额为6000m3/hm2(W3);不同灌溉定额与品种下,毛管配置模式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