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分类、辅助检查、发病机制等研究“郭隆”病的诊断。2.搜集和整理藏医药经典文献中藏医药罐疗法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疾病,并分析藏医药罐疗法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3.观察藏医药罐疗法治疗“郭隆”病的藏医症状量表积分变化特点,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与临床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分析“郭隆”病之病因、临床表现、起居利害等。在症状方面首先在藏医药大典60部中搜集“郭隆”病的症状分布,其次观察青海省藏医院心脑血管科30例“郭隆”患者的临床表现,最后结合藏医理论辩证“郭隆”病的主要症状。病因方面诸多藏医古籍记载“郭隆”病是“隆”病的分支,故根据“隆”病的病因推导“郭隆”病因,且结合“郭隆”的疾病的本质、部位、主症等方面分析具体因素,另从临床上筛选主要诊断为“郭隆”病的111个病历,其中总结辅助检查结果、其他诊断分布,将理论分析与临床观察相结合来研究“郭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藏医药罐疗法方面首先从藏医药大典60部中搜集其应用方法,以前治、操作、断后、治疗期间的饮食及内服药物等,全面总结藏医药罐疗法之各阶段的临床操作和注意事项,并结合藏医古籍中所记载此疗法的著作年代和内容特点,以及作者历史来探讨其发展历程。3.临床疗效方面因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量表,因而结合藏医理论和临床观察分析“郭隆”病的主要症状,拟定诊断和疗效评定方案,并邀请相关临床专家,论证“郭隆”病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量表。最后以此标准纳入41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之症状积分变化,评定其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郭隆”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起身头晕欲倒、恶性或呕吐、头痛、精神恍惚、视力减退、听力减退、夜不能寐、记忆力减退等为主。根据《四部医典》、《月王药珍》、《吴籍博徳咔瑟(音译)》等经典著作为主将上述临床表现经辩证可得主次两部分,即:头晕、耳鸣、起身头晕欲倒为其主症,其余为次症,并通过专家论证制定“郭隆”病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量表。2.“郭隆”病的病因为“隆”,包括的“维命隆”、“遍行隆”、“上行隆”等的功能紊乱所致,主要发病部位为脑部,本质为“血隆”的遍行障碍、脑部缺乏营养等所引发的隆之特性紊乱。辅助检查中:TCD检查结果提示89%病例有脑不供血不足,心电图检查结果中61%病例为异常,X射线检查提示51%病例有颈椎骨质增生,化验中29%的病例TG偏高27%病历TC偏高。3.41例“郭隆”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中痊愈7%、显效39%、有效49%、无效5%,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故藏医药罐疗法治疗“郭隆”病具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诸多临床应用价值。结论:1.“郭隆“病的病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头部的“隆”紊乱所致,以“维命隆”、“遍行隆”、“上行隆”功能紊乱为主要病理机制,其与现代医学中慢性脑供血不足相比较,发现慢性脑供血不足为“郭隆”的病理范畴,故脑供血不足为郭隆病的主要的诱因及发病机制。2.正所谓:见烟便知有火[1],临床症状总结便知其疾病本质,因而“郭隆”病之本质需应用藏医传统的理论辩证方法来辩证和总结临床症状,根据主要症状制定“郭隆”病的诊断标准符合藏医理论,故以此标准为依据的疗效评定量表能较好地评价临床疗效。3.藏医药罐疗法是具上千年历史,治疗“郭隆”病的藏医特殊疗法。四部医典所述:寒性发病可用瓦窑和陶罐热敷[2],可见用瓷器热敷治疗寒性疾病如“郭隆”等方面睿智的祖先们已在藏区普遍应用。总之藏医药罐疗法对“郭隆”病的疗效显著,具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较广的发展前景,将此类藏医传统方法挖掘和现代化改造是我们藏医学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