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及烯烃在金属表面上反应机理的第一原理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DFT-GGA方法对一些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可能出现在某些金属表面的吸附解离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工业上感兴趣的C=C双键在金属表面的环氧化反应活性及金属表面改性的预吸附原子对该键分解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地考查吸附物的吸附平衡构型、最稳定吸附位、吸附强度及吸附分子的活化程度,揭示吸附物质在金属表面吸附现象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原子(H、N、S、O和C)在Cu表面的化学吸附行为的研究说明:在Cu(111)表面吸附能大小的顺序为HPd(111)>Cu(111)>Pt(111)>Ag(111)>Au(111)。在Cu(111)上,氧原子的吸附能大于硫原子的,而其他金属上的结果与之相反。 (2)通过研究CO<,2>在甲酸根(HCOO)修饰Cu(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表明,与清洁Cu(100)表面相比较,CO<,2>在甲酸根(HCOO)修饰的Cu(100)表面的吸附强度增强,其对称性不存在。究其原因,可归结为甲酸根(HCOO)的存在使CO<,2>分子带有部分极性,从而使其与Cu(100)表面的作用增强。 (3)研究水在清洁的,氧原子预吸附及硫原子预吸附的Mo(100),Cu(111)和Au(111)表面的分解机理。结果表明,水在不同原子预吸附的金属表面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响,对化学反应分别为抑制,没有作用和促进作用。通过对苯乙烯在氧原子预吸附的Au(111)表面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反应机理的详细研究,得到的结果和最近报道的苯乙烯氧化实验很一致。证实该反应包含了两个反应步骤:首先生成金属氧环中间体,(oxametallacycleintermediate(OMME)),然后再生成产物。此外,结果表明反应通过OMME(2)生成环氧化产物从动力学来看比OMME(1)更有利些。原因可能是对于苯乙烯环氧化物OMME(2)比OMME(1)的稳定性差一些。通过对不对称烯烃在O/Cu(111)表面反应情况也系统地进行了研究,证实该反应是由2个主要步骤组成的分步反应,首先生成OMME,然后从OMME生成产物,包括环氧化物和醛类两类,且该结果与在O/Cu(111)表面上乙烯氧化反应情况很类似,不同的是由于不对称而有2个OMMEs。丙烯和苯乙烯在O原子修饰的Cu(111)表面都有较高的反应选择性。且丙烯的环氧化选择性比苯乙烯反应的选择性高,可能是由于位阻效应不同导致的选择性高低不同。
其他文献
全国普通高校“三讲”集中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巩固“三讲”成果,不断推进高校领导 班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The centralized education of “three stresses” in ordi
N-混杂卟啉(NCP)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新奇的性质以及在化学、医药和材料中的潜在应用,受到众多科学家的关注。本文对N-混杂卟啉衍生物合成、分离与表征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N-混杂卟啉与多聚甲醛在有机碱三乙胺的催化下生成内酰胺衍生物。在酸的作用下,内酰胺衍生物(meso-四-(3’,5’-二甲氧基)-和meso-四-(3’,4’,5’-三甲氧基)-21,24-CON-混杂卟
戴江南新疆都市消费晨报首席记者,新疆“十佳新闻工作者”。自2001年新疆准噶尔盆地对地球上目前硕果仅存的“普氏野马”实施野放以来,她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多次随考察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学位
随着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介电常数高且易加工的材料。聚醚砜作为一种聚合物基体材料,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常被用作有机介电材料,由于介电常数较低,不能
“如果再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几年前,我就看过央视播出的这则公益广告。那时候,我不以为然,认为那简直是危言耸听。我们这里山清水秀,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10年6月8日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赫德森给本刊寄来题为《从马克思到高盛:虚拟资本的幻想和产业的金融化》的文章,该文回顾了马克思关于金融资本的基本观点,认为马克思已高度
更昔洛韦是第一个治疗人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具有疗效确切、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眼科中常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在皮肤科中常用于水痘和带状疱疹的治疗。传统的更昔洛韦制剂的最大缺点在于生物利用度低,而脂质体易与生物膜融合,可以促进药物吸收,同时能降低其毒性,具有长效缓释作用。因此将更昔洛韦制成脂质体制剂,无论用于皮肤科还是用于眼科,均可提高其作用效果。1.更昔洛韦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