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政府于2008年7月正式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构想,其在经济学范畴内的严格表述即是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此一战略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开放格局向内陆纵深发展的趋势,也符合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重庆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重庆内陆开放总体势头良好,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各类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等都取得丰硕成果。但其中也存在诸多结构性失衡,比如出口商品结构中风险敞口较大的“汽摩”产品占比较重,外资来源主要集中在香港,外资投向行业结构中房地产比重过大,开放区域结构过度集中在“一圈”地区等。因此,重庆实施内陆开放战略有必要从开放的总量、结构、布局、效益等多方面着手统筹发展,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另一方面,产业园区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范式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兴盛,重庆也已形成以核心外围性、分工协作性、动态演化性为特征的三级园区体系。产业园区以其优越的要素集聚辐射和特色产业孵化等功能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形成了正向激励的循环发展模式。然而,重庆还缺少与其直辖市地位匹配的较高层级的开放平台,原处于园区体系第一层级的北部新区因工业用地开发殆尽遭遇了发展瓶颈。为推动重庆开发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2009年国发3号文件明确提出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新区在支撑重庆内陆开放方面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备发展目标、动力、机制三方面的耦合,奠定了其开发开放的经济合意性。
最后,紧密围绕内陆开放这一主题展开了对两江新区成立背景、空间区位、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开发进程等方面的一般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的SWOT分析,概括了其发展战略矩阵。根据新区较高层次的开发目标和难得的开发开放机遇,本文认为新区较宜实施以发挥优势和利用机遇为原则的SO积极发展战略。该战略导出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两江新区自由贸易港区和实施基于产业链的园区集群化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四条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