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蜕皮激素非基因组途径和保幼激素抑制变态的分子机理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存在的科学问题昆虫的生长和变态主要由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20E)和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调控。在幼虫生长期高滴度JH存在的条件下,20E滴度增加调控幼虫不同龄期间的蜕皮。在末龄幼虫转变为成虫的变态期,JH滴度下降或消失,20E起始变态。20E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蜕皮与变态,而JH主要维持幼虫状态。二者在体内的滴度比例交互变化,功能既拮抗又统一,协同调控昆虫发育。由于20E是小分子脂溶性激素,早期研究认为20E通过渗透进入细胞膜,与胞内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结合,在热休克蛋白帮助下与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USP)形成EcR-USP转录复合体,结合在DNA启动子上,启动下游基因转录,实现蜕皮与变态,即20E基因组途径。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报道20E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引起Ca2+信号增强,蛋白快速移位和磷酸化,环腺苷酸水平升高等细胞快速应答反应,这暗示20E存在非基因组途径。JH也是小分子脂类激素,研究认为JH也是通过渗透进入细胞内,结合胞内受体methoprene-tolerant(Met)调控基因转录。20E和JH通过调控不同的基因转录控制昆虫的生长和变态。研究报道绝缘小体蛋白modifier of mdg4[mod(mdg4)]通过与转录因子Suppressor of Hairy-wing [Su(Hw)]形成绝缘小体来调控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变态期昆虫的中肠在20E调控下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PCD), mod(mdg4)是否参与调控昆虫变态期组织PCD相关基因表达还没有报道。GPCRs是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它们参与调控激素、神经递质等激活的细胞生理反应。在果蝇中发现多巴胺GPCR受体可以结合蜕皮激素,家蚕丝腺中GPCR参与了蜕皮激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但蜕皮激素的GPCR受体及介导的信号途径少有报道。Broad(Br)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20E调控Br高表达起始变态。在幼虫生长期,JH通过抑制Br表达来抑制20E途径,但给幼虫注射JH却能够上调Br表达并抑制变态过程,JH调控Br表达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另外Br蛋白本身的稳定性问题也研究甚少。本论文选择mod(mdg4)、 GPCRs和Br作为靶标基因,研究蜕皮激素的非基因组途径及保幼激素抑制变态的分子机理,丰富激素调控昆虫发育的理论知识,为害虫控治提供靶标基因。研究结果与结论1. mod(mdg4)lA蛋白参与激素调控的中肠程序性细胞死亡Mod(mdg4)1A在变态期的表皮、中肠和脂肪体中高表达,并定位于变态期幼虫中肠。当mod(mdg4)1A被干扰后,幼虫变态过程被延迟,中肠PCD被抑制,促进PCD和变态发生的相关基因的转录被显著抑制。20E并不通过经典的EcRB1-USP1基因组途径上调mod(mdg4)1a表达,而Methoprene可以通过JH核受体Met1上调mod(mdg4)1a表达。20E和methoprene可以分别上调mod(mdg4)1a表达,但叠加却抑制mod(mdg4)1a表达。结论:mod(mdg4)1A在20E和JH调控下通过调控基因网络的转录水平参与中肠PCD和变态。2.G蛋白偶联受体ErGPCR在细胞膜上参与蜕皮激素介导的信号途径ErGPCR在幼虫的蜕皮期和变态期高表达。当虫体注射dsErGPCR后,幼虫-蛹的转变和20E应答基因的转录均被抑制,而细胞系过表达ErGPCR增强20E应答基因表达。沉默ErGPCR能够抑制胞内Ca2+浓度增加并抑制20E诱导的Calponin快速入核和磷酸化。T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和经典瞬时受体电压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能够抑制20E诱导的胞内Ca2+浓度升高,并抑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磷酸化。N末端缺失的ErGPCR突变体定位于细胞质并不能增强20E相关基因转录。ErGPCR不能与20E类似物[3H]IPon A结合。20E可以通过ErGPCR调控EcRB1-USP1基因组途径,也可以通过ErGPCR而不通过EcRBl-USP1调控mod(mdg4)1A表达。结论:20E通过ErGPCR调控Calponin速入核和磷酸化,诱导胞内Ca2+浓度升高,调控20E应答基因表达并参与幼虫-蛹的转变过程。3.JH通过调控新型Broad Ⅱ磷酸化抑制变态本研究从棉铃虫中发现一种新型Br蛋白Broad Ⅱ (BrZ-Ⅱ)。虫体干扰BrZ-Ⅱ后,幼虫的变态过程和20E应答基因的转录均被显著抑制。在幼虫生长时期,BrZ-Ⅱ表达量比较低并处于磷酸化状态;而在变态时期,BrZ-Ⅱ保持高表达的非磷酸化状态。G蛋白偶联受体,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均能抑制JH诱导的BrZ-Ⅱ磷酸化。JH诱导的磷酸化的BrZ-Ⅰ能够与Calponin非编码区的Br结合元件结合。虫体注射JH Ⅲ诱导BrZ-Ⅱ磷酸化,抑制20E相关基因表达并阻止变态。JH诱导非磷酸化的Calponin与超气门蛋白USP1结合激活JH途径并抑制20E途径。结论:体内JH调控BrZ-Ⅱ磷酸化来介导JH应答基因表达指导幼虫生长;20E调控BrZ-Ⅱ高表达和非磷酸状态参与变态。外源JH诱导BrZ-Ⅱ高表达及磷酸化直接调控Calponin高表达,非磷酸化的Calponin与USP1结合激活JH途径从而抑制20E信号途径并抑制变态过程。4.热休克蛋白90结合Broad Ⅱ的BTB结构域保持其稳定性和功能在体内和体外Hsp90均能结合BrZ-Ⅱ, Hsp90通过中间结构域与BrZ-Ⅱ的BTB结构域结合。Hsp90抑制剂17-allylamino-17-desmethoxygeldanamycin(17-AAG)能够抑制Hsp90与BrZ-Ⅱ的结合,导致BrZ-Ⅱ蛋白水平降低但不影响BrZ-Ⅱ的mRNA水平。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抑制17-AAG诱导的BrZ-Ⅱ降解。BrZ-Ⅱ的BTB结构域缺失或17-AAG预处理能够抑制Hsp90与BrZ-Ⅱ的结合,并抑制BrZ-Ⅱ在20E和JH信号途径中的基因调控功能。结论:Hsp90通过中间结构域与BrZ-Ⅱ的BTB结构域结合。Hsp90与BrZ-Ⅱ的结合对于BrZ-Ⅱ的稳定性及其在20E和JH信号途径中的转录调控功能是必需的。研究成果及科学意义mod(mdg4)1A的研究结果一方面深入阐明了20E和JH相互作用调控昆虫中肠PCD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揭示了20E存在除EcR/USP经典基因组途径之外的信号途径。有关ErGPCR的研究结果为20E非基因组途径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将非基因组途径与基因组途径联系起来,并证明20E存在多种信号途径。JH诱导一种新型Br蛋白BrZ-Ⅱ磷酸化调控JH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转录,并抑制20E诱导的转录复合体的形成进而抑制基因转录阻止变态过程,鉴定了JH途径中BrZ-Ⅱ的直接靶基因,并阐明了JH抑制20E功能的新机制。Hsp90能够与BrZ-Ⅱ结合保持BrZ-Ⅱ蛋白的稳定性及其在20E和JH信号途径中的基因调控功能,发现了Hsp90调控的新客户蛋白BrZ-Ⅱ。
其他文献
物质是如何获得质量的?为什么自然界中能见到物质的都是正物质,占宇宙总体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哪里?自从宇宙诞生以来物质是如何演化的?研究微观世界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不仅可以使人们对自然界的结构及运动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本源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但是仍远远还没有到尽头。自从标准模型(The Standard Model)理论在上世纪七十年
目的:探讨总结14例SCN2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的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SCN2A基因突变所致癫痫的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方法分析基因测序,Sanger测序验证及来源,SWISS-MODEL软件同源建模,Pymol软件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变化。结果:14例SCN2A基因突变相
在过去的50年,半导体微电子器件集薄膜制备和微加工技术之大成,通过持续降低器件尺寸的方式始终确保其芯片容量按照摩尔定律的预言发展。然而,器件尺度的降低并非是无限的。当器件的特征尺寸低于10 nm时,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高功耗问题严重阻碍了器件的小型化进程。与此同时,基于自旋相关散射的各向异性磁电阻、巨磁电阻、隧穿磁电阻等新物理效应的相继发现,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s,HDD)、磁
目的探讨孤独症筛查量表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价值。方法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完成ASD筛查及诊断性测试的257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最后确诊ASD 2074例,全面发育迟缓(GDD)261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206例,正常发育儿童30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改良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筛查的最佳阈值及灵敏度、
目的:通过收集重庆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综合评估资料,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在心理情绪中关于抑郁的状况,以及其影响因素,诸如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状况、合并的疾病等内容。为进行早期干预、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措施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2017.6-2018.10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综合评估信息,具体包括基础信息、躯体状况、近期的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
背景:多原发肺癌(MPs)和肺内转移癌(IMs)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多灶性肺癌(MLCs),二者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仅仅依靠病理诊断结果很难进行准确鉴别。尽管组织学评估仍然是临床上区分MPs与IMs的主要方法;基于下一代测序(NGS)的分子谱分析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MLCs的鉴别诊断,但这类方法中测序panel的选择及其在MLCs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明确。方法:本研究纳入16例
目的:1.总结我院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临床资料,指导临床诊疗。2.探讨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机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1例小婴儿HSCR临床资料、手术及术后情况。2.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
本文仅考虑简单图.用G表示一个图.图中过每个顶点的圈,称为图的哈密尔顿圈.如果图中含有一个哈密尔顿圈,则该图是哈密尔顿的.哈密尔顿圈问题是是图论中的经典问题,鉴于哈密尔顿问题与四色问题,极值问题,图的结构理论等问题的紧密联系,在网络通讯结构,复杂性理论的广泛应用,哈密尔顿问题在1970年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判定一个图是否存在哈密尔顿圈是NP-完全的.因此,研究哈密尔顿问题的充分条件成为了一个主
背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约1/5000~1/1500。ARM常合并泌尿系统及脊髓神经系统畸形,据文献报道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约30%~50%,最常见的是膀胱输尿管返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约20%~47%;合并脊髓神经系统畸形20%~35%,因此ARM患儿较正常儿童更容易发生泌
目的:评价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行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患儿的完整病例资料。通过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