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马古道因其沿线经过的滇、川、藏等地区均为多民族聚居区,且地势差异十分复杂,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于是,作为一种可供发掘、探究、引申的文化资源,茶马古道屡屡进入境内外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并先后出现了一批相关题材的纪录片,显现出发展成为一种纪录片影像单元的趋势。本文以境内外纪录片创作者拍摄的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多重影像中茶马古道的呈现为切入点,注重挖掘此类题材纪录片在创作上的规律性与普遍性,在此基础上,从创作主体出发,探究不同身份的创作者对茶马古道的差异性表述方式,剖析纪录片创作者其文化身份对影像形塑的作用,进一步认识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乃至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文化本质与内涵。 论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了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的主要创作特征。虽然,现有的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各自的时代特征和主题诉求不尽相同,但它们仍展呈出一些整体性特征。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指出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这一题材纪录片在视觉景观呈现、空间叙事形式以及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上所表现出的规律性与普遍性。可以说,在多重影像言说中,境内外纪录片创作者建构、达成了对茶马古道文化想象的某些共识。 第二部分主要探究了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中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对茶马古道的差异性表述方式,也就是考察“谁在说”的问题,“谁在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者决定了“如何说”。文中从创作者身份出发,将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分为作者纪录片、媒体纪录片、官方纪录片、境外纪录片以及官民互动纪录片,并探究不同创作者其文化身份对影像形塑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创作者对叙事时间、拍摄对象、事件等方面的取舍与安排。多重影像中茶马古道看与被看的逻辑,无不揭示着媒介与地理之间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身份创作者对影像的形塑作用与差异性身份认同。 第三部分整合解析经由受众对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的解读与阐释,现实的茶马古道所具有的多重社会与文化意义。记录影像中的茶马古道,它是一种精神表意符号,它为身处于现代性焦虑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可回避想象的空间,文中也探究了这一想象主要是源于怀旧这一藉以平衡、抚慰乃至庇护纪录片创作者自身以及观众心灵的精神消费需求。同时,影像画面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又刺激着受众关注沿途居民生存和生态危机,引发受众对社会变革进行思考。此外,在当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不仅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与文化消费,也增强了观者的文化优越性意识,凝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共识。 作为人类生存之境,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其创作的意义更主要是依靠纪录片这一媒介形态来客观记录、探寻、建构起当地的社会生活事项与文化景观,为人类的历史留下一份可靠且可再度利用、分析的记录。如是,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乃至其它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应以历史的视野以及沉潜的态度来注目于他们所要书写以及表达的对象,赋予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乃至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更多现实观照意义,避免将少数民族及他们身处的地方作为承载文化想象的外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