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而巨大的转型与变革阶段,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利益格局的重塑、社会结构的整合、人文风土及思想观念的衍承,必然会促发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而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应对与解决则需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发展,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同时又是促进中国社会工作提升社会认同、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契机。而其中,担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重任的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部门必然要重视和加强自身问题的审视与改革,转变教育模式及培养机制,以便为合格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良的体制环境和孵化系统,为当前纷杂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储备优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辗转坎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恢复重建以来,通过借鉴学习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和培养模式、传承本土传统理念,借助逐步扩招的高校政策,初步培育起社会工作教育的雏形,但恰恰是仅靠高校培养的模式推动社会工作在本土的推广实施的模式使得各类社会工作教育的培养机制弊端显露头角,例如,培养机制缺乏创新、教育理念模糊不清、培养目标不合理、职业化发展取向不清晰、本土化色彩淡弱、师资力量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重数量轻质量、实务实践能力差等。可见,上述所举的诸多中国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和培养的问题及弊端均在控诉着对本土社会工作教育的不满,因此,重视和加强对社会工作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的改革与转变、探索出本土化并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和培养模式之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以一名中国MSW教育接受者的身份,在回顾和肯定改革开放三十余载来社会工作在国内高校和诸类机构的迅速普及并呈现勃勃发展气象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和现场观察的研究调查方法,了解国内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障碍和发展困境,分析当前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力图呈现当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不足之处,并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视角分析和看待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培养模式的桎梏,从而阐释对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若干见解,即必须通过教育机制的改革和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变,建立职业化取向、多层次、复合型、实务导向型的培养体系,方能开辟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新的发展出路,从而培养出合格优质的社会工作人才,以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