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地区自然湿地资源丰富,目前湿地旅游、湿地植物园的开发利用成为政府的重点建设内容。同时,公园中也注重利用自然湿地生境及人工构建湿地生境体现湿地概念。通过对哈尔滨不同公园的典型湿地植物景观案例的研究,探讨科学、合理的将湿地资源利用到公园的建设当中,对于哈尔滨湿地景观能够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公园中湿地概念与形式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案例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湿地感念景观:在原有自然湿地生境下保留湿地植物群落并配以人工设施所形成的太阳岛湿地景观;在没有湿地生境的区域通过异地迁移自然湿地植物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自然属性特征的植物园湿地专类园湿地景观和以人工配置湿生植物结合水景所形成的雨阳公园湿地景观。通过心理学问卷调查方式来探讨公众对不同公园湿地植物景观美感度的认知,结合SBE景观评价法对其湿地景观进行评价。对哈尔滨不同公园湿地植物景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对策:1.三种不同公园中湿地综合分析表明公众对太阳岛自然湿地植被景观的偏好度>雨阳公园人工配置湿地植物景观>植物园人工迁移自然湿地植被所形成的湿地植物景观。其公众对太阳岛公园湿地景观偏好度要分别高于植物园湿地专类园与雨阳公园7%和5%。自然湿地植被结合相应设施的湿地形式是目前大多数人认可的景观形式。太阳岛自然湿地植被景观结合人工设施使游人能够进入到湿地当中直接近距离接触湿地植物的模式公众的认可度最高占68%,其景观的评价也最高。SBE法景观评价结果为:太阳岛公园湿地风光区(8.23)>雨阳公园(8.16)>植物园湿地专类园(7.87)。2.以人工配置的斑块式栽植方式所形成的具有装饰美特征的雨阳公园湿地植物景观,其公众认可达63%,略低于太阳岛。其构建景观的主要植物为荷花、香蒲、水葱、千屈菜、芦苇等;浮水植物有睡莲、荇菜等,归属于8科10属。湿地景观构建体现出将水生植物斑块式种植的湿地花境的方式。3.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异地迁移自然湿地植被形成的植物群落,其植物种类构成涉及34种,分属于19个科,31个属。其优势科为莎草科3属4种;禾本科4属4种;香蒲科1属2种。其植物构成形式、特征体现了湿地植被的野性美。种类构成为以芦苇-香蒲-薹草组成的群落模式,芦苇群落主要分布在池水沿岸,并伴生有东北甜茅,其中香蒲类为宽叶香蒲和狭叶香蒲两个种,其莎草科薹草在全园水边的各个区域均有分布,也成为优势种之一。4.根据3个公园的案例研究提出哈尔滨公园中建设湿地的对策:在具有自然湿地生境的公园中,其湿地植物群落的构建应尽可能保留原有湿地植被,考虑审美需求,配以人工设施使游人可以近距离的接触湿地植物;而对于没有自然湿地生境的公园,选择人工配置的方式构建湿地景观,合理选择具有本地湿地植物特征的芦苇-香蒲-薹草物种,结合观赏性优质的芦苇、香蒲、睡莲、水葱等体现自然与人工结合,形成人工湿地植物景观。5.在对哈尔滨公园中湿地的构建当中,为满足更多的公众偏好,可以选择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即在有湿地生境的区域,保留原有湿地植物并且在原有湿地植物景观不好的地方通过人工配置的方式,栽植湿生植物,并考虑个植物种的花期和季相特征,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丰富。并且结合驳岸的处理,在近岸处增加植物层次,丰富驳岸景观,同时选择以木质为主的具有自然特征的设施来配合植物景观,达到构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