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脚树莺(Horornis fortipe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树莺科(Cettiidae)鸟类,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的常见鸣禽之一。于2017-2018年的鸟类繁殖季(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强脚树莺的巢址选择、孵卵节律和育雏行为等繁殖生态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采用直接搜寻法对强脚树莺在保护区内各种生境的巢进行搜索,记录和测量所找到巢的巢参数和巢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强脚树莺的巢多筑于距路38.47±36.34 m、距林缘13.07±11.32 m的茶地(71.6%),其巢高为0.69±0.31m(n=60)。巢为侧面开口,由枯草叶编织而成,内垫有羽毛。巢外径11.26±2.74cm,巢内径5.12±1.68 cm,巢深5.45±0.86 cm(n=60)。通过与同域在茶地繁殖的棕腹柳莺(Phylloscopus subaffinis)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巢址主要在距大树和林缘距离、巢高和巢盖度等存在显著差异,强脚树莺(35%,n=60)的营巢成效显著低于棕腹柳莺(59%,n=22)。强脚树莺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8月,窝卵数为3.38±0.81枚(n=56)。卵重1.46±0.20 g,卵长径16.9±0.75 cm,卵短径13.1±0.75 cm(n=148),卵体积1.50±0.22 cm~3(n=148)。在研究期的2017年和2018年的不同年份之间,不同生境中的强脚树莺的卵色的色度和饱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亮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强脚树莺为雌鸟单独孵卵,雄鸟没有参与孵卵。雌鸟的孵卵期为10 d左右,时长在140-180 h之间。雌鸟的孵卵频次随孵卵日龄的增加而减少,而孵卵时间却相对增加;强脚树莺一般06:00左右首次出巢,下午最晚19:30左右回巢。每次出巢时间为16.84±8.05 min,白天坐巢率为52.3±6.8%,卵的孵卵率仅为39%(n=100枚卵)。强脚树莺是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的主要寄主之一。对育雏期的强脚树莺和寄生的小杜鹃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比较。强脚树莺的育雏期为13.6±1.4 d(n=3),而小杜鹃雏鸟则需要育雏15-16 d才能离巢;强脚树莺平均每天喂食自己雏鸟52.33±6.81次,而喂养小杜鹃雏鸟平均每天45次。无论强脚树莺自己的雏鸟,还是小杜鹃的雏鸟,暖雏频次均随日龄增加而减少,7日龄后白天几乎不会出现暖雏行为。在育雏前期(day 1-day 4),强脚树莺亲鸟喂食次数较少,中期(day 5-day 8)喂食次数明显增加,该阶段也是雏鸟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期(day 9-day 12)亲鸟喂食次数也相对增加。喂食均以鳞翅目(飞蛾)和直翅目(蝗虫)居多。强脚树莺和小杜鹃的雏鸟,在体重、体长、嘴长、翅长和尾长的生长发育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仅在跗趾长不存在显著差异。强脚树莺的雏鸟最早3日龄长出羽毛,7日龄长出尾羽,离巢出飞时的体重8.52±0.98 g,体长62.86±5.26 mm;而小杜鹃的雏鸟离巢出飞时的体重31.89g,体长110.42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