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青州造像中“龙衔莲”图像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背光三尊式造像中的固定图式,“龙衔莲”图像向来被认为是北朝青州造像中的典型图像。以北魏中后期该图像进入青州造像系统为起点,其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定型、成熟、演绎的发展过程。一直到北齐时期,才因为青州薄衣佛造像的逐渐流行,而随着背光三尊式造像雕造的减少而退出青州佛教造像的图像系统。本文以“龙衔莲”图像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图像的母题、形式风格、传播路线和流行等多方面的探讨,勾画出其在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艺术学、人类学、传播学等方面的多个样态。为该图像在青州造像发展史上寻得一个坐标。具体而言,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北朝青州历史沿革和佛教发展概况的描述与分析,确立本地区佛教造像的繁荣期是在北魏入据青州以后。综合大量考古发掘报告,进一步厘清青州造像实际的出土地点、种类、数量等,并得出“青州造像主要以石佛造像为主”的结论。同时,对比出土各型造像的形制方面的特征,确定背光三尊式造像是青州北朝佛教造像的代表形制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造像实物的观察和分析,得出“龙衔莲”是背光三尊式造像中的典型图像这一结论。其次,以“细读”图像为主要方式。通过对“龙”和“莲”两个图像组成因素,在形态、样式、塑造与装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对比,进行类型学意义上的时期划分。综合该二图像元素各类型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图像所属造像的整体风格,将“龙衔莲”图像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继而,以图像高度成熟的程式化阶段为例,从横向、纵向和纵深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图像在背光三尊式造像中的构图价值和意义。再次,以“龙衔莲”图像母题的探讨为旨归。通过对构成图像的基本因素——“龙”和“莲”各自在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中内涵的探讨,得出该图像可能具有文化多元属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作为造像中固定图式这一事实,思考这一图像在青州造像系统中带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以图像的母题为比较的对象,对比同时期各地区带有类似或相近图像母题的物质遗存,得出“‘龙衔莲’图像母题是在南北朝时复杂而多元的文化情景下,异质文化佛教信仰和中土固有的神仙信仰相结合的结果”这一结论。最后,将对“龙衔莲”图像形式风格和图像母题两方面的考察相结合,在总结形式风格特征的地区间相似性的基础上,对图像的传播路线作出推定。从信仰、风俗、图像等角度出发,结合青州佛教在北朝晚期进入繁兴这一事实,得出“‘龙衔莲’图像大规模流行于青州地区,是由于该图像自身在内涵上的多义性特征;作为异质文化的佛教,若要进入神仙方术信仰稳固的青州,更具合理性的可能便是寻找和塑造一个尽可能贴近青州的文化标签。”这一结论。
其他文献
李孝萱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从侧面深刻揭露出现代都市化背景下当代人生活的焦躁、忧郁和荒诞的精神状态。从他的画面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市井百态,还能感受到画家强烈的人文主义关
本文通过对崔白《双喜图》的详尽考察,认为北宋中期崔白及其传派的变格,是在承袭北宋初期黄家父子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同时期人物、山水画的置景方式和图像叙事方法的一次变革。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超市服务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城镇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经济实体。其服务模式合理与否、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服务设备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与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当自然的水体流经城市的时候,作为陆域与水域相连的滨水区便成为了整个城市生命跃动最强烈的区域。它能直观地反映出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展览名称:炫像——张卫水墨艺术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国画学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展览时间:2013年12月4日至12月15日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5号厅展品数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