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编织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1]。它把膜分离过程与生物降解结合起来,以膜分离装置取代普通生物反应器中的二沉池、砂滤及膜过滤的组合单元,从而取得高效的固液分离效果。MB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日益受到水处理界的关注。   然而膜污染、能耗以及膜更换费用高一直是限制MBR在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也是困扰我国膜技术进一步大规模推广的瓶颈问题。从环境工程的应用角度,如何提高MBR系统运行稳定性、降低成本、对MBR工艺进行优化始终是膜生物反应器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了实验室自行研制的新型玻璃纤维编织管式膜组件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新型膜组件具有成本低、强度高、寿命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2,3]。为了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以提高MBR运行稳定性、降低成本、进行工艺优化作为出发点,从改善混合液可过滤性、优化操作参数、模拟系统水力学条件三方面进行了研究,特别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这一实验手段。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   (1)投加粉末活性炭(PAC)改善混合液可过滤性实验。通过本部分实验发现,投加活性炭后系统对COD去除率有明显增加,对NH3-N去除率影响不很明显;投加PAC对降低膜阻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且主要是降低了吸附性污染带来的膜阻力;增加了较大粒径颗粒所占的比例,微细颗粒比例下降;EPS下降,Zeta电位略有提高;投加PAC的膜表面结构污染后更为疏松。   (2)操作参数优化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结论: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比膜通量存在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污泥浓度存在一个最优值;随着温度的增加,比膜通量基本呈线性增加;随曝气流量的增加,比膜通量也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存在最佳值;对比膜通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污泥浓度、温度、曝气流量;在实验范围内得出的操作参数优化组合为A2 B3 C2。   (3)水力学条件CFD模拟实验。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Fluent软件,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流场和流态进行了模拟,定量给出了其流速与剪切力的分布,并与实验测得的流速值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相比较,发现与模拟结果相吻合;研究了膜组件距离反应器底部不同距离时的水力学情况;对比了膜生物反应器中玻璃纤维编织管式膜组件与平板膜组件由于构型不同所造成的水力学条件差异。结果表明,从雷诺数和质量流速率参数分析,玻璃纤维编织管式膜组件的水力学条件更好,更有利于膜污染的防治;探讨了单个与多个曝气器情况下的流速分布,结果表明后者流速分布更为均匀。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计算流体力学是可应用于MBR及其膜污染控制研究的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自连续挤压与连续包覆技术诞生以来,有色金属的塑性加工技术就跨入了一个新时代。连续挤压与包覆技术因使金属处于热塑性三向压应力状态,组织致密,缺陷少,依靠模具成形,尺寸精度高
孔雀石绿因其高毒性、高残留性、高致癌性、高致畸性和高致突变性的特点,已被水产养殖和工业染料禁用,但是由于其价格低廉,药效突出,缺少合适的替代药物,孔雀石绿仍然在全世界许多
本论文开展了对纳米BaTiO3的制备工艺及介电性能的研究,以探讨电介质型纳米BaTiO3作为吸波材料的可能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本文介绍了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
土壤水分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气界面间物质、能量交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将遥感与水分过程模型进行同化是研究土壤水分最有潜力的方法。遥感观测和水文过程
该文主要研究了氮化铝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对薄膜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将氮化铝用作金刚石的抗氧化涂层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利用OPFCAD软件在金刚石衬底上设计了A
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并获金奖,联合国百米长卷《百鸡图》第一人。很多优秀作品先后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100多个国家元首及政要。如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
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
环境放射性水平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与放射性相关的活动越来越广泛,这些活动都会或多或少的改变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水平,土壤是环境中与空气和水同样重要的要素,但
超硬材料磨削工具代表了现代化磨削加工工具的发展方向.结合剂是超硬材料磨削工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结合剂主要有:树脂结合剂、金属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金属陶瓷复合结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合物能够诱导或抑制人类各种疾病。随着组合化学、合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每年有几千甚至上万的新化合物合成。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样本库,需要我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