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相互作用是四种相互作用中人们熟悉而且对其性质了解比较透彻的一种,因此它被广泛用来探测强子的内部结构。本文在组分夸克模型基础上研究了介子和核子共振态的电磁形状因子和螺旋度振幅。
在组分夸克势模型中,强子由禁闭势和交换势中的组分夸克组成。其中交换势的来源是势模型的一个重要问题。L=1负宇称核子共振态的波函数由本征函数通过混合角线性组合而成,这里我们通过计算螺旋度振幅来检验由不同的非相对论交换势模型得到的波函数。计算结果支持单胶子交换模型,而不是单7r交换模型。而扩展后的Goldstone波色子交换模型则可以给出与单胶子交换模型类似的结果。另外,赝标、矢量或标量介子的电磁交换流对核子和△磁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为了将计算推广到相对论夸克模型,我们需要选择量子化平面,即相对论运动学形式。Front形式下由单体流可以很好的描述π、ρ、K和K*(892)介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和衰变常数,instant形式的结果稍差。而在合理的参数值范围内point形式不能给出π介子的实验结果。但是在point形式下,随着强子质量的增加,结果会变好。这显示了point形式下多体流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采用光锥夸克模型(即front形式)计算了核子和S11共振态的电磁性质。结果表明S11态的电形状因子峰的相对高度由共振态波函数的混合角决定。我们在光锥diquark模型中计算了核子的电磁性质并讨论了zero mode贡献及相对论不变性。在核子电磁形状因子的计算中,我们发现夸克传播子的瞬时部分会给出zero mode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