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纳米材料(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MNMs)的应用日益广泛,产量急剧增加,不可避免会泄露进入环境中,其潜在的环境危害已受到广泛的重视。本论文以MNMs中产量最大且已市场化的纳米二氧化钛(Nanoscale Titanium Dioxide,nTiO2)为研究目标,以模式生物海洋浮游微藻三角褐指藻(Phacodactylum tricornutum)为受试生物,探索MNMs进入海洋环境后对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潜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TiO2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效应与暴露浓度以及暴露时间相关。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生长抑制作用越强,但是暴露5天的半抑制浓度(EC50)高达167.71mg/L。当进一步考察不同浓度nTiO2在不同时间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时发现,nTiO2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呈现出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在0-48小时呈现较高的抑制率,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但从暴露72小时后抑制率逐渐降低并稳定的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表现出低毒性甚至无毒性。进一步考察nTiO2产生上述毒性效应的潜在机理。首先考察了nTiO2在试验体系内的环境行为,发现nTiO2进入海水体系后迅速团聚成微米级颗粒;即便如此,我们的沉降试验结果表明nTiO2确实可能以悬浮态对水层生物产生影响。进而,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nTiO2对三角褐指藻的包裹作用。这种物理包裹作用可能造成对藻细胞的直接物理伤害和间接的损伤如体内氧化应激等。实际上,通过流式细胞仪以及透射电镜我们证实了nTiO2对三角褐指藻的直接物理损伤作用:对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但与文献报道相反,对于间接毒性效应,nTiO2并没有引起三角褐指藻体内活性氧物质含量的上升,也没有显著的对光合作用的遮蔽效应。据此推测,nTiO2对三角褐指藻的主要作用机制应为直接的物理损伤。此外,nTiO2暴露下,三角褐指藻光合活性指标的变化也证实了毒性“先高后低”的两阶段特征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三角褐指藻在nTiO2暴露胁迫产生生物适应有关。一种可能的途径是三角褐指藻通过光合碳同化作用以及大量合成对光合作用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胡萝卜素以抵抗nTiO2的不利影响。本文较为全面的研究了nTiO2在海水环境中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不仅发现nTiO2对三角褐指藻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且证实nTiO2对三角褐指藻的抑制主要在于nTiO2包裹三角褐指藻后导致的直接物理损伤;同时发现,nTiO2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具有先高后低的两阶段特征,该现象可能与藻对纳米材料暴露的适应有关。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MNMs的海洋环境效应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沙棘(Hippophae rhanmoides L.)是胡颓子科(Elaeagnaceae)酸刺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沙棘黄酮是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已被证实具有抗炎、
目的:观察自拟润肤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血虚风燥型湿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
<正> 紫禁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伟大载体,其丰富的蕴藏,我们今天发掘得还远远不够。我时时置身其中,瞻仰它光辉的风采,每每真切地感受到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本文从对资源型区域衰退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资源型区域的转变在于摆脱路径依赖,实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的跨越。考虑到资源型区域陷入锁定的几个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从结构
本文综述了熊胆(粉)中非胆汁酸类成分的研究概况,对胆固醇类,氨基酸类,胆色素类,蛋白质、多肽类,微量金属元素类的含量及影响因素、药理作用做了详细综述。为熊胆(粉)的研究
高效可靠的有限元自适应分析是现代有限元法研究的前沿课题,对于工程实际及理论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工程中求解较为复杂困难的动边界问题,以变分不等式问题作
随着我国住房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住房更新速率迅速加快,大量住房被拆除,城市更新过程存在大拆大建的现象。尽管这种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改变了城市面貌,并带动
对重庆水务上市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重庆水务上市的特点。依据重庆水务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结合对重庆水务与国内其他水务上市企业的比较,指出重庆水务上市存在的问
目前,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作为一种减缓碳排放的储备技术正得到广泛研究,而超临界压力CO2管道运输是该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CO2运输管道的泄漏是一种潜在风险,然而该过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提高了排水管道设计重现期标准,补充了应校核排水系统排除地面积水的规定。雨水口作为重要的管网附属构筑物,也应注意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