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目的是厘清公司审计委员会产生渊源、本质属性,推演出审计委员会应有的特点、职能,最终确定合理的业务边界。
本论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企业具有政治性质。首先从企业理论研究文献中,拾练企业政治属性思想的片断。企业中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公司作为一种组织,权力是稀缺的和依赖性的,权力的制约、冲突、合理性,无不与政治结为一体。借鉴公共权力监督、制衡原理,从“庸俗”政治学角度,探索利益如何成为公司政治起点。
公司内部政治是公司政治的基础。
企业在政治上的成功与市场上的成功同等重要。企业影响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称为公司政治行为。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公共事项等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都会产生重要作用。影响企业经营运作的公共政策与法规的出台是社会各种利益团体(包括企业)的权力斗争和利益平衡的结果。西方大企业均将政治策略纳入战略管理。
企业政治行为是公司外部政治的体现,是公司内部政治的延伸。
“政治生活与思想的性质永远是含混的、没有终结的。”政治在当代社会的内涵非常不确定。本论文界定:政治,即权力及其影响,政治的目的在于利益。
政治与经济相互依赖,其中一方渗透并控制着另一方。过分突出的政治化或者纯粹的片面经济都将破坏它们之间的精妙平衡。
透视企业监督、治理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现代企业政治理论——政治科学、集体行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政治经济学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日益向纵深推进,更加强调人性、人的局限性,更加重视新的分析方法——如引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更加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相关者、更加深刻,也更加接近企业的真实。最后试图用案例求得经验实证。
第二部分,公司治理是一种政治机制。公司具有不同于企业的特征。公司与国家又具有相似性,“除公司不是主权国而唯一有点资格限制以外,公司与国家无其他差别。”公司的治理与一个民主国家的治理极为相似,这不仅是因为二者都是对组织体的治理,而且二者都通过各自组织体机关之间的分权制衡机制来实现其治理目标。
归纳主要思想家的权力制约思想,推演治理的基本原理:人性本质上是自私的,掌握权力者都有一种无限扩张其权力的强烈欲望,若这种欲望在组织体机关内不受限制,其结果必然是出现独裁和专制;为防止独裁专制损害组织体主权者的权益并葬送组织体的前途,组织体机关必须实行分权制衡;组织体机关必须划分立法、行政和司法等部门,它们分别行使属于自己的职权,以免权力集中到一个机构或个人手中,而一个机关的专政,其弊端并不亚于一人的专政;仅仅实行分权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各机关权力之间作出混合、交叉与牵制的设计,以便彼此限制,相互平衡,协调前进;组织体各机关之间不应该是单向监督制约的上下级关系,而应该是多头双向监督制约的平行关系,以确保相互的制约。
公司是一种法人组织,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自然人从事业务活动。公司的治理、经营活动十分复杂,涉及到决策、执行、代表、监督等不同的职能。公司的本质决定在公司中,公司股东、公司本身和公司财产三者之间存在着权力的转移。公司治理中的权力转换,首先表现为股东的资产所有权与股权的转换。股权的内容一般包括财产权和治理参与权两部分,股权能够分解与行使。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关系。董事会授予的权限是经理层职权的边界。
公司中形成多层、多方面的权力委托代理链。从而产生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权力歧化。
公司权力转换歧化治理应该遵循:服从人性;权力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适当的混合交叉;法律化;公平与正义;维护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终极权力;保证信息披露报告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功能等思想和原则。
公司治理的关键是企业机关间的权力制衡。
第三部分,董事会是一个政治制衡体。
董事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整个企业治理结构效率发挥的关键,因而称为公司权力转换制衡的枢纽。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权力制衡中,以股东权力制约董事会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股东成为监督经营者的力量。董事会与执行层的权力制约,经理通常被定位为董事会的辅助执行机关,公司治理理论否认职业经理人的独立法律地位。
作为政治和社会的集合体,独立性是董事会的基本属性,独立于大股东,独立于经理层。董事会的质量是决定公司制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独立董事是公司权力杠杆,是公司政治和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
第四部分,审计委员会,公司与社会间的权力制衡器。
审计委员会的渊源,远可追溯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创立SUM公司,近可回顾1940年震惊美国资本市场的麦克森·罗宾斯舞弊案。审计委员会产生动因有社会说、政府机构说、利益冲突说、股东说、小股东说、自发说、公司失败说、共同作用说。
审计委员会的产生,是由于“以社会的呼声和压力”,实质上是社会利益关联者要求权力的一种反映,其作用为权力制衡。审计委员会首先应独立于公司中居于控制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权力拥有者,而不论其为大股东、经营者或内部人等。同时,审计委员会也不能片面代表一方利益,而应该是公司权力垄断者之外的所有各方。
审计委员会具有两个使命:一是有效监督的权力制衡问题;二是保证决策科学。
审计委员会纵向受股东的制约,对执行层权力制衡。董事会内部进行适当的权力划分,形成横向的审计委员会和其它专业委员会相互制衡的公司内部制约机制。审计委员会全部成员均为独立董事,也形成对董事会内部董事的制衡。
系统的、理想的审计委员会业务内容应该由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组成。财务信息审计是首要的、基本的业务。财务信息审计之所以在审计委员会的业务中非常突出,是因为它在各相关者构成的平面中众所关注,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也是比较成熟、规范的业务。财务信息产生于内部控制体系,出于财务信息审计的效率性持续性,内控体系审计为审计委员会第二层次业务;法律法规是更高层次的控制规范,合法性审计即为第三层次;战略是企业的行动指针,战略审计业务可以为第四层次;依据“斯堪的亚树”结构原理,伦理道德审计为第五层次,企业文化审计为第六层次。前四个层次有形、具体,后两个层次无形,并决定前四个层次。而唯有兼容独立性、专业性、社会性、客观性的审计委员会,得以胜任后三个层次的业务,或者说,以上全部业务。
审计委员会首要任务是聘请外部审计。“审计委员会实质上是公司当局与外部独立审计师之间矛盾的一个缓冲器,主要的目的在于减少管理当局对外部审计师活动的影响和干扰,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独立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