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绪表达规则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8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的内容和初步社会化历程,以及了解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教师的深入访谈、现场观察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的质性研究概括了七条教师情绪表达规则,其中前六种为前台情绪表达规则,第七条为后台情绪表达规则:规则一:教师在对学生表达正面情绪时,往往采用言语表扬、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实物奖励三种方式来表达、调试正面情绪。规则二: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常产生负面情绪,在表达时不宜太过直接。教师通常采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说理、幽默、心理暗示四种方法来表达及控制负面情绪。规则三: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情绪表达上存在差异,但是这个差异又是因人而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年级、家庭背景这几个方面。规则四:教师在与同事相处时,以融洽互助为情绪基调,对于“好朋友般”的同事,能积极、主动、真实地表达内在的情绪感受;对于“非朋友式”的同事,一般适当表达正面情绪,不表达不愉快;对于有冲突的同事,正负面情绪皆不表达,并避免交往。规则五:教师在面对领导时,以尊重为情绪基调,对于“朋友式”领导,能主动表达情绪感受、想法;对于“非朋友式”的同事,一般适当表达正面情绪,不表达不愉快;对于损害自身利益的领导,适度表达负面情绪。规则六: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相处时,直接表达正面情绪,对于负面情绪多采用掩盖的方法,不表达负面情绪。规则七:教师情绪失衡时的宣泄方式主要有三种:同事间宣泄,倾向于“倒苦水”的方式;向领导宣泄,倾诉的同时带有求助动机;自我调适。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的初步社会化研究显示:实习阶段,新教师通过指导与旁听、小组讨论和自我反省的正式方式学习对待学生的情绪表达规则。在学习对待学生情绪表达规则的非正式方式上,以主动询问和观察学习的做法最多,其次是被动被指导老师或同事告知。在对待领导和同事的情绪表达规则上,“尊重领导”的观念是中国传统观念的反映。也就是说,“尊重领导”这一观念,是新教师在进学校之前就已经社会化完成了的。在这一观念基础之后,新教师通过“察言观色”来把握尊重的适度。与同事相处,以融洽为基本情绪基调,通过观察和实际接触的经验来习得情绪表达规则。在对待家长的情绪表达规则上,由于实习教师与家长的接触机会较少,因此没有得到很稳定的习得,大多数通过间接的方式学习,比如班主任口述经验、家校本的交流等。教师情绪表达规则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1、情绪表达规则知觉与情绪劳动为显著正相关;正面情绪规则知觉与表层征为、深层行为显著正相关;负面情绪规则知觉与表层行为、深层行为显著正相关2、正面情绪规则知觉与情绪耗竭显著负相关;负面情绪规则知觉与情绪耗竭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两者显著正相关。3、深层行为对正面情绪规则知觉与情绪耗竭的存在中介作用;深层行为对负面情绪规则知觉与情绪耗竭存在中介作用。4、情绪表达规则知觉与规则承诺显著正相关;正面情绪规则知觉与规则承诺呈正相关;负面情绪规则知觉与规则承诺呈负相关。5、情绪表达规则知觉与工作投入显著正相关;正面情绪规则知觉与工作投入显著正相关;负面情绪规则知觉与工作投入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其领导人是否廉洁从业,不仅事关企业兴衰,更关系到国计民生。经验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改制以来,国有企业领导人当中腐败易发、多发,而利益冲突的现象则更为
证券投资是风险性投资,投资者用有限的资金分散投资于多种证券进行证券的组合投资,能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利用拉格朗日条件极值法可找到最优的投资组合方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已经催使人们去认识银行信贷对经济活动引起的巨大影响,相关研究不断呈现,而次贷危机爆发前信贷的持续扩张和爆发后信贷的急剧崩溃再次将人们对危机根源
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改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需要。对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目前我国存在"少数民族理论"和"社会成员理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在全国经过多年探索,现虽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当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农村社
通过对生白术的古典药性记载、现代药理研究以及名医临床应用经验,验证了白术补而不滞,具能守能走的两重性,为脾虚生湿、虚实并见之要药。临症时,凡遇脾虚所致之大便秘结等症
<正> 生半夏有毒,入汤服用较安全,入散剂则容易中毒。因为生半夏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其止咳和镇吐成分能溶于热水。笔者应用生半夏为君组成"复方生半夏止痉汤",治疗小儿
图象与几何模型相结合的增强现实技术是充分利用基于图象与基于几何模型两种建模方法各自优点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几乎没有成熟的增强现实系统的现状,
前期的课题研究已经对文本改编以及传承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尚未对集体教学方式的传承与非教学方式的传承,以及不同传承方式的实际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为了民间故事传承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