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占据内分泌肿瘤的首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性别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统计,上世纪末夏威夷地区发病率最高,波兰最低。男:女为1/2~1/4,男性约1.2/10万,女性约3.0/10万。甲状腺癌多见于20-50岁中青年,15岁以下比较罕见,其死亡率相对较低,在癌症死亡病例中占0.5%左右。近年来甲状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增长约4%,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较明显。根据《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18.6%,其中甲状腺癌占5%到10%,而在10年前,我国甲状腺患病率只有5%,引起人们对甲状腺癌的关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甲状腺癌的发病受性别、年龄、地域、种族差异等因素影响,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遗传、电离辐射、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性激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深入研究甲状腺癌发病原因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病毒学和生物学发展,人们发现肿瘤的发生和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EB病毒也第一个被证实与肿瘤性疾病相关。研究也发现EBV与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密切相关,针对甲状腺癌方面,甲状腺腺病毒、微小病毒、EB病毒等有相关报道,但较少。其中EB病毒研究主要集中在鼻咽癌、胃癌、肺癌、淋巴瘤等方面,其致瘤谱不断扩大。本研究目的在于检测甲状腺癌中是否存在EB病毒,探讨EB病毒感染是否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方法:本实验所取标本为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腺体外科手术切除的113例甲状腺肿瘤石蜡包埋标本。实验组按组织学类型分为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5组。对照组为相应肿瘤旁组织,参考试剂公司提供的鼻咽癌阳性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BV-EBNA表达,联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ERs表达,以检测EB病毒的存在。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和SAS软件,采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配对四格表资料χ2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EBNA-1的表达情况:EBNA阳性信号位于宿主细胞胞核,见附图。EBNA-1在乳头状癌中阳性率为48.0%(24/50),滤泡状癌组为42.1%(8/19),髓样癌组33.3%(3/9),未分化癌组28.6%(2/7),腺瘤组14.3%(4/28)。男性EBNA-1阳性率为38.5%(10/26),女性为45.8%(27/59),相应肿瘤旁组织中未见表达,结果见附表。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病理类型组间差异,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均P>0.05),提示EBNA-1的表达与特定病理类型无关。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经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1,P=0.005),提示甲状腺癌中EBNA表达率更高。EBNA-1在不同性别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经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1,P=0.532),提示EBNA-1的表达与性别无关。2、EBER-1的表达情况:EBER-1的阳性信号位于受检细胞胞核,呈棕黄色颗粒,见附图。EBER-1在乳头状癌中阳性率为68.0%(34/50),在滤泡状癌中为52.6%(10/19),髓样癌组22.2%(2/9),未分化癌组42.9%(3/7),腺瘤组35.7(%10/28)。男性EBER-1阳性率为57.7%(15/26),女性为54.2%(32/59),相应肿瘤旁组织中未见表达,结果见附表。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病理类型组间差异,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均P>0.05),提示EBER-1的表达与特定病理类型无关。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经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4<0.05),提示甲状腺癌中EBER-1表达率更高。EBER-1在不同性别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经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8>0.05),提示EBER-1的表达与性别无关。3两种方法检测EBV的结果比较:甲状腺癌组EBNA-1阳性率是43.5%(37/85),EBER-1阳性率为57.6%(49/85)。经配对资料χ2检验P=0.043<0.05,提示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EBV感染,原位分子杂交法比免疫组化法阳性率更高。结论:1、甲状腺癌组比腺瘤组EBV表达阳性率高,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可能比甲状腺腺瘤更密切。2、EBV相关表达在甲状腺癌各病理类型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无关。3、甲状腺癌男女之间EBV感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性别无关。4、在本研究中,原位分子杂交法相应检出率比免疫组化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