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淮南孔集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突水水源的正确、快速识别是矿井水害有效防治的前提条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能够为矿井突水水源快速识别、分析、查询和管理提供平台,因此本文选择“基于GIS的淮南孔集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为题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以淮南孔集井田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收集并分析了孔集矿多年的水文地质资料和水化学资料,绘制了主要含水层的水位变化曲线及等水位线图,分析了矿井各含水层之间的补排关系;建立了基于Access以及GIS软件的矿区水化学信息数据库系统;研究了主要含水层水质浓度梯度场的分布特征。并利用GIS的空间判别分析功能建立了矿井主要含水层的突水水源GIS判别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常规水化学6大离子作为评判指标集,以威胁矿井生产的主要含水层以及所有矿井均存在的老空水作为评价集,建立了矿井突水水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评判模型进行了验证及实例运用。结果表明:(1)基于Access的水化学信息数据库可以实现辅助水源判别:基于GIS的可视化技术的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矿区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更直观的反映出来;(2)孔集井田各含水层的水位虽然在每年的丰水期,得到较大水量的补给,但是各层水位总体仍然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特征在离井下放水灰岩组层间垂距较近的含水组表现的尤为明显;(3)在井田东部形成井田内区域性的降落漏斗,在自然条件下由奥灰向砂层及淮河排泄的部分水量,在人为采矿影响下通过补给太灰向井下排泄;(4)由于孔集井田的主要含水岩组有着各自的自然补排条件,以及在采矿影响下的水动力学条件,因而各含水层的水化学浓度梯度场分布有着各自的特征。(5)利用SO42-、Ca2+基本可以将C3-I含水组与奥灰含水层识别开来;而井田内除西二、西三南部的采区外,可以利用Na++K+对砂层与奥灰含水层进行识别;(6)利用常规水化学六大离子,所建立的突水水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将基于GIS的水源判别模型和建立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上的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相结合,可以较好的对孔集矿井各主要含水层进行识别,实现井下突水水源的快速判别,而模型精度的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水生态热影响是伴随电力工业大规模高速度地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采用直流冷却方式所需用的大流量的热水,以超出自然水温6~8℃排入到湖泊水库,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火力发电厂的温排水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累积的持久负面热效应,甚至导致水域热污染,对水域中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产生热冲击和热胁迫。温排水对受纳水体的其他环境因子也会产生影响。本文以鱼体的实验生态学研究为重点,选择80年代我们曾经长期研
1998年元月22日,中国勘察设计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向煤炭部选煤设计研究院颁发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此前该院通过了中国勘察设计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选煤设计研
微生物实验课程是生物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围绕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作业、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机制和评价方法,
针对我国重要铝工业基地———河南省10年后甚至更短时间内将发生后备资源危机的现实,该省近日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汇聚郑州共商对策。专家们建议: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特别
目前,以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产乙醇的生产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中试装置用于生产实践,部分地区还建立了示范工厂。随着纤维素燃料乙醇行业的扩大生产,产生的废水数量将非常惊人,每生产1 t纤维素燃料乙醇,将产生约25-35 t工业废水,这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以及资源化问题亟待解决。研究此类废水的处理方法,开发经济实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对加快纤维素乙醇燃料的产业化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
多通道电参数仪是以MCU为核心、以多路电量采集模块而构成的一种电量数据采集仪表,具有多通道电参数采集、数据本地存储显示、数据远程传输等先进功能,体积小,成本低,测量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长此以往,不仅会对我国各地区的生态保护造成不利影响,还能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绿植面积的
一种适用于中小型煤矿采煤的新型全自动割炭成型机,日前在山西省长治市研制成功,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证书。这种GTJ-Ⅱ型全自动割炭成型机,可纵向、横向、上下及任意角度采割
重金属和氯酚类化合物由于其稳定性和生物毒性,进入环境后不断在水体和土壤等自然介质中累积,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并逐渐富集,造成了环境污染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主要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