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对獐子岛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Jay)底播海区的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底播养殖密度对虾夷扇贝生长的影响,分析了底播虾夷扇贝的食物来源,及温度对其和虾夷扇贝选育品种--海大金贝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如下:1.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分四次(2012年12月,2013年3月,6月和8月)调查了实验海域营养盐、叶绿素和浮游植物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底层营养盐水平在12月和8月较高,而表层营养盐则无明显规律;在8月,底层海水的营养盐水平均显著高于表层海水营养盐水平。叶绿素a浓度在表底层间无显著差异,且12月至6月期间变化不明显,但在8月时明显增加;在6月至8月间表层海水中浮游植物以微型(Nano-phytoplankton,2~20μm)为主,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约为55%;而底层海水则以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20μm)为主,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约为46%。2.为确立合理的底播养殖密度,在獐子岛海区开展了底播养殖密度实验。实验设定了四个梯度:4000粒/亩(A)、5500粒/亩(B)、7000粒/亩(C)和9000粒/亩(D)。结果显示,经历了9个月的养殖后,不同养殖密度的虾夷扇贝的壳高、总干重、日增壳高、日增总干重、壳高增长率和总干重增长率差异显著(P<0.05)。B和C组扇贝各项指标显著高于A组和D组(P<0.05)。A、B、C和D各密度实验组壳高和养殖时间的关系式分别为:SHA=39.803e0.0016t(r2=0.9076),SHB=38.871e0.0022t(r2=0.9883),SHC=38.871e0.0022t(r2=0.9883),SHD=38.871e0.0022t(r2=0.9883).总干重和养殖时间的关系式分别为:BWA=3.4184e0.0053t(r2=0.9263),BWB=3.2587e0.007t (r2=0.9826),BWc=3.4064e0.0067t(r2=0.9632),BWD=3.4064e0.0067t(r2=0.9632).在调查研究期间,条件指数(CI,Condition Index)随养殖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B组死亡率最低,而A组死亡率最高达29%。3.利用脂肪酸标志法与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法,分析了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可能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1)虾夷扇贝消化腺内EPA含量较高(达32.08%),且EPA/DHA>1,表现为明显的硅藻特征;(2)C18:1N7/C18:1N9(2.6),且C18:1N7含量高(5.32%),表现出明显的细菌特征;(3)DHA相对含量较高(9.08%),表现出了鞭毛藻类或原生动物的特性,但DHA/EPA<1则表示其贡献率低于硅藻。同时采用线形混合模型计算得,虾夷扇贝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底边界水层,约占其食物总量的82%。4.采用模拟现场呼吸瓶法,在不同温度(5℃、10℃、15℃和20℃)条件下,比较分析了温度对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排氨率、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虾夷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在15℃达到最大值,虾夷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范围为0.81~1.78mg/(g·dw·h)和0.02~0.07mg/(g·dw·h),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OR=-0.2311T2+1.2372T-0.0042(r2=0.8421)和NR=-0.0057T2+0.0345T-0.0002(r2=0.5149).海大金贝的耗氧率变化与虾夷扇贝耗氧率变化范围则为0.34~1.42mg/(g·dw·h),其耗氧率(OR)与温度(T)之间的回归方程为:OR=-0.2221T2+13105T-0.6276(r2=0.9957).而海大金贝排氨率的变化趋势与耗氧率相反,其在10℃和15℃较低,而在5℃和20℃较高,其变化范围为0.02~0.11mg/(g·dw·h),排氨率(NR)与温度(T)的回归方程为:NR=0.0206T2-0.0957T+0.1363(r2=0.9968)。相同条件下,虾夷扇贝的耗氧率高于海大金贝,在温度为5℃和15℃时差异显著(P<0.05);而海大金贝的排氨率在5℃和20℃显著高于虾夷扇贝(P<0.01),在15℃时,虾夷扇贝排氨率显著高于海大金贝(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