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NCMS),简称“新农合”。目的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减轻参合居民因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到目前为止新农合实施十多年过程中,“新农合”参合人数不断上涨,已实现农村地区基本覆盖。随着新农合的实施,国家逐渐增加了对农村地区健康状况重视程度。新农合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的医疗保险,为使新农合对农村的健康保障效应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国家实行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加了对新农合的投资,并提高了新农合补偿标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并提出健康扶贫计划。实施新农合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新农合实施效果的研究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农合是否有利于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所得结果并无统一定论。本文以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为依据,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目的是研究“新农合”对参合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将个人健康状况分为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健康水平由四周患病率、自评健康水平及生病就医率作为衡量指标,心理健康水平由生活状态自评作为衡量指标。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文献及CHNS数据库的数据特征选取个人、家庭及区域相关特征作为自变量。使用倍差分析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PSM-DID)进行分析,倍差法利用两期数据解决了遗漏变量及选择偏差问题,且消除了时间因素影响。而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首先把控制组样本与处理组样本匹配,使其满足共同趋势假设,进而采用倍差法进行分析。本文不仅对整体数据进行分析,而且依据个人、家庭及区域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类,分别对不同子样本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新农合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作用。本文使用2000年及2006年数据研究新农合对个体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使用2006年及2011年数据研究新农合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农合并未改善农村地区四周患病率及自评健康水平,但显著增加了农村地区生病就医率,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利用程度。2.新农合增加医疗服务利用程度,对男性、贫困群体、中老年群体和教育水平较低群体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新农合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看病难”问题。3.新农合显著改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对贫困人口、中等教育水平人口及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作用较强。新农合提高农村参合居民医疗资源利用率并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新农合对健康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新农合并没减少四周患病率及自评健康水平,因此依据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关注及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2.完善新农合疾病预防功能;3.提高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