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深受特定时代的俄罗斯社会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对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他的作品开创了前苏联时期“劳改营”小说的先河,呼喊出持不同政见者的声音,是俄罗斯“地下文化”和俄罗斯侨民文化第三次浪潮的组成部分。
索尔仁尼琴以劳改营为题材的三部作品内容相关,主题相连,表达作者对劳改营的思考也愈发深刻,故笔者将这三部作品看做一个整体,称其称为“劳改营三部曲”。劳改营作为人类面对的异己性生存处境的象征,人在极端生存环境下的生理与心理状况、人与环境的冲突、以及人对这一制度的反思与反抗是明显的。鉴于此,本文分为三部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第一章,以《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为核心,从微观层面讨论在前苏联劳改营里存活的小说主人公的个体困境,在人与环境冲突下,分析主人公求生的本能和对生命的呵护。第二章,以《古拉格群岛》为核心,从宏观层面剖析前苏联劳改营实践的特殊性和这一制度的设计,重点突出囚犯的心理状态和生存意志,以及普遍存在的对自由、正义的向往。由第一章的对个体囚犯行为的讨论转入对群体囚犯心理的剖析。第三章,索氏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在劳改营背景下的反抗放在第三部曲《第一圈》中专门描写,很明显这是索氏对俄罗斯出路的思考。本章把这一特殊群体按反抗程度进行了分类讨论,重点揭示在特殊时代知识分子的反抗价值与意义,以及索氏对“怎么办”问题的独特思考。
凸显俄罗斯人民在困境中对生命的坚持和对环境的反抗,揭示索氏在劳改营作品中的独特思考,是本篇论文的要旨。虽然这段历史已成过去,对索氏的评论也不尽相同,但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和人对苦难命运的抗争却始终是作者乃至我们关注的焦点。需要指出的是,索氏在这三部作品中,不论是个体对自己生命的坚持,或是人类对自由、正义的向往,还是知识分子的反抗,都表达出索氏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改变困境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