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滴心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味地黄方源出东汉张仲景所著医学经典《金匮要略》。张仲景把“金匮肾气丸”方药中的附子、桂枝二味药去除,并用干地黄代替熟地黄,命名“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六味中药组成,称为“补阴方之祖”。现阶段的复方制剂,如丸剂的特点,载药量大,但崩解困难,影响其吸收。滴丸吸收快,溶散时间短,但载药量小。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六味地黄滴心丸这一新剂型,而滴心丸吸纳了丸剂与滴丸之长,弥补了各自不足。与丸剂相比,它溶散时限短,容易崩解;与滴丸相比,它载药量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六味地黄的活性成分,特别是防止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散失,从而改善了其服用和携带的不便,提高了疗效。本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六味地黄滴心丸进行了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初步的稳定性研究。本课题依据复方中六味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结合其功能主治的特点,最大限度保留各药材的活性成分,应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多次试验:分别从提取工艺,基质种类的选择,冷却剂种类的选择,滴制温度的筛选,冷却剂上部温度的筛选,主药与基质的配比筛选,滴距等方面研究,最终筛选出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提取工艺方面,是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牡丹皮和泽泻;采用水提取法提取熟地黄、茯苓、山药及其它药渣;采用醇沉法对酒萸肉进行提取。干燥方式为真空干燥,滴心丸的最佳基质为PEG10000和PEG6000的混合物。制剂工艺方面:基质选择PEG4000:PEG6000=1:10的混合基质,冷却液:二甲硅油(10℃),滴头温度应该为85℃,滴距应该为5 cm,确定主药与基质配比为1:2。六味地黄滴心丸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制剂处方的六味药材成分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要有效成份酒萸肉、丹皮酚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研究试验。测得酒萸肉平均含量为0.4750 mg/g,牡丹皮的平均含量为0.4148 mg/g,并对所用药材、成品滴心丸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完善了本品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最终确定六味地黄滴心丸,性状为棕褐色或亮黑色的浓缩丸;规格为720 mg/丸;并将置于加速条件与长期条件的产品进行了短期的稳定性考察。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滴心丸的制备工艺稳定,质量标准研究全面,稳定性结果良好,科学可行,有能力支持大规模生产。
其他文献
自1958年Burkitt氏首先描述发生于非洲儿童中之一种恶性淋巴瘤至今已29年。此型恶性淋巴瘤我国已有少数报告,现将吉林省籍儿童本症1例报告于后。 患者,男,9岁,病者号84—1450
期刊
宽带IP网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同时又能提供实时业务,保证QoS的网络.介绍了实现高速宽带IP网络实施技术方案的选择,详细规划在有线电视网上实现高速数据通信的实施方案,以及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就甘肃省河西地区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河西地区盐碱地改造利用的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来研究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倍比稀释的蹄叶橐
提出了等温条件下一种金属氧化扩散——动力学的模型.采用此模型描叙TGO,即假设氧化层是由排列一致的氧化物晶粒组成,氧化物晶粒之间有晶粒间隙,在模型中考虑了沿氧化物晶粒
<正>一引言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以朝阳、赤峰地区为中心的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1960年通过赤峰药王庙和夏家店遗址的发掘得以命名,年代上大体与二里头和二里岗文化相当。其分布
会议
对影响核桃高接换优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穗的质量是影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在山区,采用高山山洞沙藏的接穗比冷库贮藏和普通室内沙藏的接穗成本低且成活率高
1病历介绍患者,男,70岁,因间断胸闷胸痛3d,加重伴肢体乏力3h于2009年5月13日以心绞痛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 a,慢性胃炎史3 a。查体:体温36.5℃,脉搏110次/min,呼吸18次/min
本研究报道沙棘(胡颓子科)对雄性白化病白鼠由铬诱导氧化胁迫的抗氧化活性.氧化胁迫通过对小白鼠进行强制性喂养30 d,以浓度为30 mg/kg的铬相对体重比例的重铬酸钾盐实现.铬促
1病历介绍孕妇,36岁,孕20周,超声检查见胎头位于下腹部,颅骨规整,双顶径62mm(24周1d),脑中线居中,头围226mm(24周4d),股骨长46mm(25周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