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临床中,患者由于龋病、牙周病、外伤等导致牙齿拔除后,拔牙区牙槽骨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慢性持续性的骨吸收现象,通常需要3个月甚至更久拔牙窝才能完全骨愈合形成稳定的骨改建。拔牙区软硬组织条件直接影响后期义齿的修复效果和美学效果。特别是口腔种植修复对缺牙区牙龈生物型、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骨密度等要求较高,为解决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问题和提高美学效果常需辅助植骨或植入生物材料、上颌窦提升、引导骨组织再生、添加辅助生长因子和组织工程等骨增量技术来提高修复效果,这大大增加了种植修复难度和修复周期、增加了患者负担和感染风险。如何加快拔牙窝愈合、减少骨吸收和促进牙槽骨修复再生从而避免上述问题成为当前口腔医学的研究热点。寻找更符合生理特性的药物是目前期待的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许多学者开始探索拔牙窝保存和减少骨吸收的方法。最近发现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具有缓解疼痛、抗炎、改善微循环以及促进组织器官再生等作用,但其在体内很快被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水解,药效作用时间较短,而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sEHi)可抑制EETs水解,能够间接提高体内EETs水平。基于上述考虑,本实验通过在SD大鼠拔牙窝模型上使用sEHi药物处理以研究其促进拔牙窝愈合的效果,为临床上防止拔牙窝骨丧失提供治疗新思路。材料和方法:选择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拔除其左右上、下颌第一磨牙,建立动物拔牙窝模型,右侧拔牙窝(实验侧)置入含sEHi药物的明胶海绵,左侧拔牙窝(对照侧)置入含PBS的明胶海绵。拔牙术后一周实验侧拔牙区粘膜下注射sEHi药物10μl,浓度为20 μM;对照拔牙区粘膜下注射等量PBS。每隔三天注射一次。分别于拔牙后四周和五周时处死SD大鼠,获取上、下凳骨固定48小时后拍摄CBCT,组织脱钙后进行石蜡包埋并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大体观察:拔牙后两周时拔牙窝周围粘膜开始愈合,实验侧与对照侧无较大差异。三周时实验侧软组织基本愈合,触之平整有韧性,对照侧拔牙窝仍呈红肿状态,食物残渣堆积于拔牙窝内。四周时实验侧拔牙窝愈合,牙龈与正常牙龈无异,对照侧愈合较慢,仍有食物残渣覆盖于浅拔牙窝内。五周时,实验侧与对照侧粘膜均愈合良好,触之坚韧。组织学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可见四周后实验侧骨小梁粗大致密,且排列均匀,牙槽嵴顶高度与第二磨牙釉牙骨质界高度几乎一致;对照侧拔牙窝处呈水平凹陷状,出现骨吸收现象。CBCT分析:实验侧骨小梁粗大致密,对照侧较为紊乱。四周时实验侧牙槽骨高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明显骨吸收;对照侧牙槽嵴顶低平缩窄,骨丧失明显。实验侧拔牙窝处骨体积百分数、骨表面积密度、骨小梁平均厚度及骨小梁数量与对照侧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EHi可加快拔牙窝软组织愈合。2.sEHi可减少SD大鼠拔牙窝牙槽骨吸收,促进骨再生。3.通过sEHi靶向阻断EETs水解酶,从而间接提高内源性EETs水平能够促进局部微循环,有望用于拔牙窝骨保存和促进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