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在地球生物化学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氮素最广泛的存在形式是分子态N2,约占大气组分的78%。虽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氮气却不能被动植物和大多数的微生物利用。豆科植物可以和特定的根瘤菌属建立特异性的共生关系-根瘤共生(RNS,RootNodule Symbiosis),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氨。豆科植物在缺氮条件下,通过植物根际分泌类黄酮化合物,诱导根瘤菌向根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在地球生物化学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氮素最广泛的存在形式是分子态N2,约占大气组分的78%。虽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氮气却不能被动植物和大多数的微生物利用。豆科植物可以和特定的根瘤菌属建立特异性的共生关系-根瘤共生(RNS,RootNodule Symbiosis),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氨。豆科植物在缺氮条件下,通过植物根际分泌类黄酮化合物,诱导根瘤菌向根际聚集并分泌结瘤因子(NF,Nod Factor)。植物通过细胞膜特定受体蛋白感知根瘤菌结瘤因子,并启动根瘤共生过程的建立。根瘤的形成包括侵染线形成(infection thread formation)和根瘤器官发生(nodule organogenesis)两个过程。侵染线的形成涉及到植物的表面受体识别根瘤菌结瘤因子、表面多糖和脂多糖等多种化合物分子,有着复杂的信号识别和调控网络;根瘤器官的发生则通过植物皮层细胞的再次分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植物激素的动态调控对于根瘤的发育是必需的。本文以模式豆科植物百脉根(Lotus japonicus)为研究材料,设计并改造了适合百脉根的CRISPR/Cas9技术,并结合基因表达、蛋白互作和植物遗传转化分析等技术探讨了细胞分裂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和Lectin类受体激酶等在根瘤共生建立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第一章:综合讲述了:①生物圈的氮素循环及氮素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利用生物固氮特别是共生固氮对于解决氮素缺乏和环境氮素污染的积极意义;②共生固氮的起源、共生固氮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③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等,调控根瘤共生的机制;④CRISPR/Cas9技术原理及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在百脉根中分析并鉴定到9个潜在的U6snRNA基因,选取0.8 kb长度的LjU6-1基因启动子表达单链导向RNA(sgRNA),建立了适用于百脉根基因组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使用该技术实现了:①稳定转化体系中,单个sgRNA敲除单基因LjSYMRK,编辑效率为35%(7/20株);②毛根转化体系中,两个sgRNA同时编辑多基因(LjLb1,LjLb2,LjLb3),编辑效率为28.5%;③稳定转化体系中,两个sgRNA可同时编辑多基因(LjLb1,LjLb2,LjLb3);④瘤特异性表达基因LjLb2启动子表达Cas9蛋白,介导两个sgRNA敲除多基因(LjLb1,LjLb2,LjLb3)。第三章:通过酵母双杂交(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鉴定到百脉根中细胞分裂素受体-组氨酸受体激酶LHK1相互作用的蛋白:组氨酸磷酸转移酶LHP1和LHP3。LHP1和LHP3与LHK1互作发生在质膜上,且被LHK1磷酸化后转移至细胞核内,将激素信号传递给下游的应答调节子RRs。利用RNAi技术下调表达LHP1和LHP3,能够显著降低根瘤数目。这些结果表明LHP1和LHP3可能参与了根瘤共生信号转导,且存在基因功能冗余现象。利用BiFC技术,本文分别研究了 LHP1、LHP3与下游7个A-typeRRs、7个B-typeRRs的互作关系,初步建立了 LHK1-HPs-RRs信号传递网络。第四章:从百脉根中筛选得到一个侵染线增多,结瘤数减少的突变体。该突变体中,LORE1转座子插入到S-Domainlike受体激酶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导致基因功能的失活。因此,我们将该基因命名为LjSDK(S-Domain like Kinase)。LjSDK蛋白胞外含有G-lectin、PANAP结构域,胞内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实验数据显示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结瘤因子受体NFR5存在相互作用。这表明LjSDK可能通过与结瘤因子受体的互作参与早期根瘤菌共生信号的转导。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如今,我们国家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维持健康的生命,减缓人体的衰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人体衰老从微观层面上可表现为细胞衰老,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即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负责清除受损细胞,是组织损伤或急性应激后的再生和恢复。衰老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延缓衰老却是可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已经快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中有很多生物纳米材料,S-层蛋白就是其中一种。S-层蛋白存在于大部分古生菌和真细菌的表面,它由一种蛋白或糖蛋白组成,可以在细菌的表面自组装成规则的晶格结构。S-层蛋白也可以在体外自组装成有规则晶格结构的二维生物膜。近几十年里,科学家热衷于S-层蛋白的研究,依据其表达量大、能够自组装的性质,开发了众多的应用如介导异源蛋白的高效表达、
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由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在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的今天,寻找新型、高效的抑菌物质作为抗生素替代品迫在眉睫。而细菌素以其良好的特性,如体内、体外高抑菌活性,对人体低毒,与其他抗生素不易产生交叉抗性,易于生物改造等成为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另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由于一些化学防
在B2O3-Al2O3-SiO2系统中不易得到玻璃体,加入10wt%BaO,能得到均匀、透明的玻璃,此玻璃组成可作为B2O3-Al2O3-SiO2 系统微晶玻璃的基础组成。组成为46.5%B2O3、23.0%Al2O3、20.5%SiO2、10.0% BaO的玻璃,退火后存在相分离。热处理时,硼酸铝晶体(9Al2O3·2B2O3)和莫来石(3Al2O3·2SiO2)晶体析出,形成固溶体,得到能耐高
细菌耐药性问题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了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猪β防御素2(PBD-2)大量表达于上皮细胞中,是猪体内的重要防御素。体外实验中,PBD-2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呈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且对猪红细胞的溶血活性低。本研究分别制备PBD-2转基因猪肾细胞株、小鼠和猪并评估其对致病菌感染的抗性,为抗病动物的培育奠定基础。1.在猪肾细胞过表达PBD
本论文试验研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肝配蛋白A5(Ephrin A5)在小鼠颗粒细胞中的生理作用和信号转导途径;第二部分探讨肝配蛋白A5的全基因组效应;第三部分分析鼠源肝配蛋白A5及其受体蛋白结构。实验Ⅰ:肝配蛋白A5对小鼠原代颗粒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调控作用及新的信号通路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肝配蛋白A5除了作为神经发生因子发挥生理作用外,还在雌性小鼠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但在颗粒细胞(GC
博物馆践行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介绍河北博物院如何整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挖掘馆内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拓深儿童爱国主义教育。
细胞自噬效应是机体自身生存、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生物学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一种主动消除多余、受损、衰老蛋白和细胞器的自身净化机制。其中,巨自噬或大自噬、微自噬或小自噬以及分子伴侣自噬是细胞自噬的3种机制。进一步了解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人类从分子或基因水平和亚细胞结构与代谢水平的层面了解和分析细胞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也为当今或未来老年医学进一步阐明和揭示人体衰老和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作用及
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属于基础真双子叶植物群,山龙眼目悬铃木科木本植物,凭借其树姿优美、冠大遮阴、耐修剪易移栽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种植于道路两旁、公园等场所,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落花落果引起的花粉、果毛过敏问题日益严重,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其开花结果特性显得日益紧迫,而打破二球悬铃木难转化的瓶颈已成为我们悬铃木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尝试以子叶为外植体,建立
吉林省地域文化和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为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不断发展,研究农旅融合背景下的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现状,提出农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策略,以期助力吉林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