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位一体论是体现基督教信仰之独特性的核心教义及神学理论,三位一体的上帝是基督教信仰的宗教实体,作为对这一信仰对象和宗教核心的描述和理解,三位一体论经历了从自然神学的“一神论”(De Deo Uno)到启示神学的“三一神论”(De Deo Trino)的理论进路,而围绕尼西亚信经中ousia和hypostasis两个古希腊哲学概念展开的形而上学论争,以拉丁教会用Substantia一词对二者的混译以及引入“位格”(Persona)概念完成了基督教神学由形而上学实体建构的希腊方式到拉丁方式的基督教排他主义信仰象征体系的转向,该进路为方兴未艾的宗教多元论带来了重要的理论提示。宗教实体与形而上学实体不具有可通约性,宗教实体有赖信仰得以确立,是对启示的二级性回应。形而上学实体自身在更为本质性的基础之上的被建构性特征,使其在结构上难以取代宗教实体成为宗教信仰体系的核心。两者的混同造成了宗教排他主义态度。另外,在理论设定上,我们可利用形而上学实体的先验性与宗教启示的优先性实现位置上的叠合,成为多元态势下的宗教共同的一级性真理基础,与各信仰体系的宗教实体联合构成两级性结构模式, 以充当各大宗教间对话的合理化出发点。在基督教思想史上, 自然神论的自然神学和以施莱尔马赫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神学两种神学模式,均试图对宗教本质作出归纳,前者将普遍理性作为内在和自证的启示,并利用这一普遍理性建构所谓“元宗教”、“元神学”;而后者虽未象前者一样强调命题性信仰而转入关系性信仰,却将人类学本体“绝对依赖感”作为信仰主体和宗教实体关系的基础,两者同样都落入了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人类中心框架。理论证明,以此二模式为参照系建构宗教多元论是失败的。约翰·希克在其宗教多元论假设中,设定了“终极实体”(the Real)这一形而上学实体,构造了终极实体/宗教实体的两级模式,在规避主动的人类中心倾向,确保了宗教启示的优先性同时,也保证了各大信仰的系统内真理宣称,实现了神学和宗教哲学的结合。在当代的其它神学思潮,我们同样能看到类似的启示/宗教两级模式。但在希克的体系中,由于终极实体是形而上学的设定,无法提供宗教间的真理核准,希克只得用宗教实践上的救赎论结构作为共同真理标准,即轴心后各大宗教都 是由自我中心转向实体中心的有效的拯救/解脱语境。在徘他主义 (exdusjvism)、包容主义(indusivjs叫和多元主义(pNfhSS)三种面对 多元宗教处境的基本观点中,多元主义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文化态度,而 不是某种真理宣称。照希克多元论的理论逻辑,伦理共识便成为宗教在 人类文化整体语境中真理性的最终保障,这也正是当代宗教间对话的文 化逻辑和现状之所在。梵二会议之后信仰意识的重构和《走向全球伦理 宣言》的提出均指出了宗教对话实践在现代性文化境遇中的出发点,同 时,宗教间和平与真理的二元紧张关系又使得各大宗教内部的真理机制 的离析和融合成为宗教多元对话的最终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