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 世纪20 年代,辛克莱·刘易斯相继发表了好几部著名的小说如《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埃尔默·甘特利》,《陶兹华斯》,由此达到了他创作事业的顶峰。20 年代是一个充斥着实用主义、物质主义、商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喧嚣的时期。一战后,美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化、都市化的资本主义大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的富足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空虚。这个矛盾在他的三部小说里(《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则表现在个人和社会的矛盾上,即个人追求自由的愿望和社会及其文化对个人的束缚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既存在于美国的城市之中,也存在于宁静的小乡镇里。三部小说里的三个主人公都反抗社会的束缚以期找到一种适合在美国资本主义文明中生存的方式。虽然它们各有侧重点,但这三部小说都向读者展示了三个在妥协成风的美国社会里却仍有梦想有追求的主人公。与此同时,在这三个人物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刘易斯本人的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巴比特》和《阿罗史密斯》可以看作是在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物身上的不同的故事及不同结局。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巴比特和阿罗史密斯都被一种要求一致性、崇拜成功的文化氛围所困住。《大街》则是关于一个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姑娘的故事。正如巴比特和阿罗史密斯一样,卡罗尔对周围的事物及现状很不满意。她进行了一系列无效的反抗后,最终妥协了。这三部小说都属于现实主义作品,表现三方面: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这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二是人物和环境的典型性;三是对事实所持的客观态度。《大街》中真实而生动的细节来自于作者童年和青年时期在他的家乡明苏达尼洲索克镇的经历。从写《巴比特》开始,他就开始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即让自己融入到他的小说所描写的生活当中。在创作《阿罗史密斯》时,他本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同时,他还与实验医学界的权威人物达成协议以得到专业上的第一手材料。对于刘易斯而言,戈弗草原及其居民就是美国乡镇的代表。中产阶级的生活细节就是巴比特所处的典型环境。在这三部小说中刘易斯刻画了几个典型的人物,他们是自足而又现实的丈夫威尔·肯尼科特,不满足但怀有浪漫梦想的妻子卡罗尔,典型的中产阶级小商人巴比特。对于美国生活中的缺点和不足,刘易斯都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抨击。在《大街》中,他抨击了19 世纪20 年代美国中西部小城镇的丑陋和一致性及其自满的居民。在《巴比特》中,他抨击了美国的商人几中产阶级整个的商业活动。受到商业主义侵蚀的美国医学界也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这三部小说中的真实描述,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社会中真实的一面。《巴比特》,《大街》,《阿罗史密斯》同时也是三部充满着乌托邦浪漫主义的小说。乌托邦的历史源于莫尔1516 年发表的著名小说。在欧洲和美国都展开了乌托邦式社会的实验,以期建立一个建立在公正和公平上的理想社会。19 世纪中期以后,乌托邦文学逐渐盛行。这些小说在描写新工业化的恐怖前景及社会变化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19 世纪晚期的美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因素带来了乌托邦文学的蓬勃发展。刘易斯本人一生中从未在一个地方长住过,相反他周游世界各地,以期找到一个理想的去处。他的这三部小说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乌托邦理想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怀有梦想和不断追求的主人公身上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歌颂当中。刘易斯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追朔到超验主义者爱默生和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中。巴比特和阿罗史密斯都逃到了大自然当中寻求精神慰藉,而后者还成功地完全脱离了社会,遁入森林,成为一个科学隐士。《大街》中除了卡罗尔之外,还有好几个人逃离了戈弗草原。然而,除了阿罗史密斯能极不现实地成功逃离,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