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气候和能源问题得到了建筑师的关注,气候、节能、场地环境等因素成为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的重要参照条件。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覆土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正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覆土建筑在历史上发源于土壤条件适宜、气候恶劣的干热或者寒冷地区。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覆土建筑的气候、环境优势的重新认识,当代的覆土建筑实践摆脱了地域的制约,形式多样的覆土建筑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发展起来。本文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切入,探讨在某一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覆土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上海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夏热冬冷,同时也具有雨热同季、常年高湿的特点。这种气候在我国的广大区域,特别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覆土建筑存在着不利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室内潮湿等问题。但同时覆土建筑也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例如:节能省地,室内温湿度稳定,隔声性能好,防护放射性污染,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利于保护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调节建筑周边的微气候等。针对上海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如何化解覆土建筑的不足,发挥覆土建筑的独有优势,正是文本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运用了气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上海地区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针对上海地区气候特征最有效的两个被动式策略:一是增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二是增强自然通风。然后结合这两个被动式策略,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覆土建筑的案例研究,阐述覆土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最后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研究,进一步论述了覆土建筑针对上海地区特定气候条件的可行性及具体的设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