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昪及其时代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人物与时代关系的角度,对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南唐国(937-975年)的创立者李昪(888-943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全文约8万余字,除引言和参考文献外,共三节正文。 第一节,讨论徐温、李昪之间权力传继的过程及原因。基本观点和结论是,徐李的权力传继,主要由四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李昪作为徐温的养子,他的生存智慧和真诚的孝心抓住了徐温的心。 二、李昪与徐温诸亲子在才干和功业方面形成了可以看得出的明显差别。 三、两次重要的机遇,促成了李昪做为徐温“接班人”的地位。 四、五代十国时期皇(王)位传立观念的变化,是理解“徐李传权”最重要的时代性因素。 第二节,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讨论李昪的对内政策、政治实践,以及它们的时代意义。基本观点和结论是: 一、李昪对江淮地区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但使南唐成为当时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唐以来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大经济趋势的发展。 二、李昪政治上的若干举措,如“肃严内庭”、“分割相权”、“削弱藩镇”等,对中唐以来“乱世政治”以有力反拨,同时也揭示了唐宋之际历史转折过程中的若干重大政治话题,并对北宋,乃至宋元明清的政治体制以深刻影响。 三、李昪文化方面的建树,不但使南唐成为五代十国时期文化最发达的首善之区,而且也导致了政治的安定和“政治——道德秩序”的归正。这种“归正”,既表现在“方是时,乱臣贼子,无国无之,唯南唐兄弟揖睦,君臣奠位,监之他国,最为无事”;又表现在“儒道”在学理层面上的复兴;更表现在南唐灭亡时的那种异乎寻常的“倔强”中所深含的“仗义死节”的精神信仰。第三节,是对李界的“戢兵息民”政策的研究。关于这一政策及其实践,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戢兵息民”是自杨行密至徐温这两代政治强人奉行的治国方针,李昪的“戢兵息民”,只是徐、李政策的沿续。 二、李昪“戢兵息民”政策的实施和贯彻有其外部客观环境:一是“适逢中原(北方)攘扰之际”;二是南方诸国都处在经过初期分裂割据的争斗之后,“开始承认及尊重邻国现状”的时期。这样的“国际”环境,显然有利于南唐“戢兵息民”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三、南唐做为南方的头号强国,确立并始终不谕地执行“戢兵息民”的政策,表现出李昪做为一名政治家的理性和定力。 四、“戢兵息民”政策既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又为民众带来莫大福祉:“五十年间,父不哭予,兄不哀弟。四封之内,安恬舒嬉。”更重要的是,“戢兵息民”的政策与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所造就的诸如武人势力的消解,区域政权的凝定,诸国之间活跃的商业往来等等,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成为国家统一的内在推力。
其他文献
南燕,十六国之一,是鲜卑慕容部贵族在青、齐一带建立的地方政权。南燕国疆域不大,它北至黄河,南至今临沂,西南到今泰安,东临大海,只占今山东的部分区域(包括今威海市、烟台市
关于苏轼书法艺术,历代都有人予以赏析、评价,肯定和褒扬之声是主流,但也有否定和贬低的文字存在。可以说“称颂者百,诋诃者十”。同时,在实践中临习苏书者也代不乏人。从苏轼的同
清代抚边名将岳钟琪,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惟一官拜大将军的汉族骁将,军事上屡建奇功,叱咤风云,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此外,在政治、经济方
枝干的画法:山里红的枝干与其他木本树木的枝干没有太大区别,不必刻意去抓它的特征。但画山里红的枝干时,一定要注意主辅变化和穿插关系。叶子的画法:山里红的叶形酷似菊花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日据初期,为镇压风起云涌的抗日活动,殖民者复活了封建的保甲制度。殖民当局利用保甲不仅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武装反抗,在后来的辅助行政方面也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大陆,1930年代初期
《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迁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伟大着作,是中园历史学上的一座里程碑。历代研究《史记》的学者、着作众多,使“《史记》学”成为一项专门的学问。
辇宏伟,回族,1974年生于河北省隆化县。现为隆化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手卷书
朱希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历史学家。他的治学范围广,跨度大,涉及文学、史学、小学、经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个门类。本文主要介绍他的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他注重史官建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