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部门组织的疾病监测和死因统计结果提示,在今后20多年中,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将呈上升趋势。初步研究表明,早发冠心病(男≤55岁,女≤65岁)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比例并不低。早发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提前,患者在较年轻时致残和死亡对家庭的打击是灾难性的,对社会经济亦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其中50%患者的危险性不能由这些已经建立的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得以解释。一些新的检测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研究早发冠心病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健全预测心血管危险的“框架”,有助于识别那些通常并不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的患者,并为其提供个体化和更加积极的防治策略。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水平,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 1 通过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实验室血糖、血脂检测和临床诊断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信息:高血压、高脂血征、糖尿病、吸烟、肥胖、体重指数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探讨特定时间内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早发冠心病的患病情况,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特点、不同性别间的冠心病临床表型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2 探讨一些可能的心血管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瘦素 甫京医科大学俗士学位论文(leptin)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门MT)及斑块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特点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3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脂酶(LPL)P,H基因多态性、肝素后血浆LPL活性及其与血脂代谢、临床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4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指标(CRP)、瘦素和血脂代谢指标(LPL活性)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区分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病诊断标准系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主要心外膜血管,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中间支和右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血管直径减少 7 50%和临床上诊断为心肌梗死者。早发冠心病(病例组)指冠心病发病时男性<55岁,女性<65岁。本研究中早发冠。G病患者指男性<55岁,女性 < 60岁。冠脉造影血管狭窄在 50okJ下并且1 床上不能诊断为。。肌梗死,年龄又符合以上标准者纳入对照组。早发冠。C病临床表型分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种;按照AHA指南计算冠脉病变积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亚组。单支血管病变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④旋支及其大的分支和右冠状动脉中有一支血管直径减少 7 50%;多支病变指 病变侵犯冠状动脉左主干或(和)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其大的分 支和右冠状动脉中两支以上血管(直径减少>50%)。 2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高血压、高脂血征、糖尿病、吸 烟、肥胖、体重指数(BMI)以及。。血管病家族史和血糖、血脂 分析结果。 3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RP和瘦素水平; 应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 4 甫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4提取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PCR-RFLP)方法测定研究对象的LPL P,H基因型;用 匕色法测定肝素后血浆厂L活性。5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一些可能的心血管危险因素(C RP、瘦素、颈动脉IMT)的特点以及LPL L H基因多态性和uL活性在早发冠。G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代谢、临床表型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应用关联分析的方法,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指标(CRP)、瘦素和血脂代谢指标(LPL活性)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结果1在1132例连续行冠脉造影患者中,606人确诊为冠心病;早发冠。C病 152人,占冠。C病患者 25.1o门52佰06);早发冠。G病患者中,男性占72.4O(110/152),女性27.6o(42/152)。病例组血糖、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和患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高血压比例均较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52.3%VS44.00;P>0.05)。病例组高脂血征、吸烟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更容易患早发冠心病(P均<0刀5)。病例组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脂蛋白 a[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载脂蛋白 A(ap o t)较对照组降低 Z 两组载脂蛋白B(ap o B)、氏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没有明显差异。病例组患者中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