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职场招聘节目中的冲突话语分析——以《非你莫属》和《学徒》为例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就是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因其见解、利益、原则、目的等的不同所引发的某种抵触或争论状态(冉永平)。它的典型特征体现在不相容和对立性。从发生方式来说,冲突可分为言语冲突和非言语冲突。本文的研究是职场招聘节目中的冲突性话语,属于言语冲突的研究范围。冲突话语一直被认为是普遍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频繁地发生于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它主要体现在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或观点等方面不能达成一致,从而致使冲突话语的出现。它使得交际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是成功交际的一大障碍。语言与求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人们开始将视角投向职场中的冲突话语分析,因为求职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求职节目《学徒》和《非你莫属》中的冲突话语为语料来源,从会话分析和关联理论理论的角度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节目中冲突话语是如何产生,发展以及结束的?  (2)职场招聘节目中产生冲突话语的原因是什么?  (3)两个节目中产生的冲突话语有什么不同点?产生这些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  对语料进行分析之后,本论文有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职场节目中产生的冲突话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起始阶段、维持阶段以及结束阶段。起始阶段有两种形式:说话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听话人反对说话人的观点;听话者通过反问问题表达对说话人观点的不同意。维持阶段主要有讨论、重复及打断三种形式。结束阶段有四种方式:一方服从,一方妥协,打成平手及第三方介入。  其次,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在明示-推理的交际中,听话者往往不能明白说话者真正的意图;由于交际双方语境环境不同,双方对话语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冲突话语的产生。  最后,作者分别对比了《非你莫属》与《学徒》中冲突话语在起始、维持及结束阶段的差异,并从文化维度解释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本研究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充分地了解语言冲突语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缓解、消除冲突话语,从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更加和谐。
其他文献
托尼·莫里森是一位20世纪享誉美国和世界的黑人民族作家,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坛上一颗耀眼的巨星。1993年,莫里森以杰出的成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黑人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各项建设与发展事业的骨干,且由于其职权之影响,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
作为过程写作教学法的重要一环,反馈对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教师反馈,而对另一种有效的反馈模式—同伴反馈的
诗是一种简约却充满美感的表达,简单的意象通过韵律的巧妙安排,有限的字眼往往能呈现出气势磅礴的画面感,读者通过生动的想象,从而联想出不一样的意境和情趣,这就是最初的视觉
“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在他发表于1952年美国《语言》杂志第28卷的一篇题为“话语分析”的文章中首次使用的。从此,它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专门术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1世纪初,由胡庚申教授率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核心理念,东方“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为思想依归,达尔文的“适应与选择”为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创新地把生态学与翻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需要大量实践,还需要指导性的翻译理论,法律翻译也不例外。世界各国学者提出的众多翻译理论之中,本文认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最适合作为
菲利普·罗斯是继索尔·贝娄、艾·巴·辛格和伯纳德·马拉默德之后文学成就最令人瞩目的美国犹太作家。罗斯因其早期小说侧重对犹太传统文化的嘲弄和对主人公犹太身份背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