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微小昆虫。广东省地处东洋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蕴育了广东省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此,广东省缨翅目昆虫种类理应十分丰富,但广东省的蓟马种类记录大多数分散记载于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专著及标本馆中,其较准确的种类数及分布范围均尚未进行系统整理和调查。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通过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313722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微小昆虫。广东省地处东洋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蕴育了广东省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此,广东省缨翅目昆虫种类理应十分丰富,但广东省的蓟马种类记录大多数分散记载于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专著及标本馆中,其较准确的种类数及分布范围均尚未进行系统整理和调查。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境内的蓟马种类及其分布和寄主进行系统调查和分类,结合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的馆藏标本及文献记载,力图查清广东省缨翅目昆虫的本底资源,以便为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外来入侵有害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范围,为农林生产单位及植物检疫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整理和鉴定了广东省已知缨翅目种类4科121属284种(277种来自本研究及馆藏标本的记录,7种根据文献记载),其中包括3中国新纪录属:纤管蓟马属Chirothripoides,铠蓟马属Kurtomathrips和肋蓟马属Leucothrips;4中国新纪录种:金宽柄蓟马Arorathrips fulvus(Moulton),八刺纤管蓟马Chirothripoides brahmaputrai Tyagi,Mound&Kumar,莫氏铠蓟马Kurtomathrips morrilli Moulton和蕨肋蓟马Leucothrips nigripennis Reuter;1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垦丁冈岛蓟马Okajimathrips kentingensis(Okajima)。编制了广东省缨翅目昆虫名录,并提供了每一种蓟马国内外地理分布信息包括在广东省境内的分布范围以及国内外记载的寄主名称。广东省现有蓟马种类分别占全国已知属、种的65.8%和39.0%。结果表明,广东省缨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是我国已知蓟马种类数最多的省份。2.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广东省地处东洋界。在广东省已知蓟马种类121属284种中,东洋界单区分布型的有35属116种,东洋界+古北界两区分布型的有25属70种,两种分布型的属、种分别占比49.6%和65.5%。表明广东省缨翅目昆虫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并与古北界联系密切。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广东省隶属于华南区。广东省缨翅目昆虫以华南区单区分布型为主,共38属112种,而华南区+西南区两区分布型的有18属51种,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三区分布型的有28属42种,三种分布型共84属205种,分别占属、种比例的69.4%和72.2%。表明广东省缨翅目昆虫以华南区成分为主,与西南区关系最为紧密,华中区次之。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蓟马种类与海南省的相似性最高,表明两地由于经贸往来较为频繁,物种之间相互渗透和交流比较密切。3.根据本研究近年来对广东省各地的田间调查及馆藏标本记载,目前广东省农作物主要蓟马害虫种类如下: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斯密二鬃蓟马Dichromothrips smithi、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和榕母管蓟马G.ficorum。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主要蓟马害虫已发生变化。表明改革开放后,由于广东省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的主要蓟马害虫种类也随之改变。此外,目前对广东省农作物及园林观赏植物等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外来入侵有害蓟马主要有以下种类:首花蓟马Frankliniella cephalica、梳缺花蓟马F.schultzei、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和蕨肋蓟马Leucothrips nigripennis。其中蕨肋蓟马是一种对我国观赏蕨类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新入侵有害蓟马。由于西花蓟马在广东省仅见于少数花卉交易市场及切花店等输入性花卉中,尚未发现其在田间定殖,故该种未列入广东省蓟马名录。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施肥是农业生产主要的措施之一,对土壤质量和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影响,长期施肥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影响作物产量。近年来,农业上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严重板结,作物病害增多,严重减产的现象已引起广大农民的注意,有机肥因在农业生产使用中无污染、肥力高、长效持久、活化土地以及促进植物生长、增产的特性而备受关注。在生
香蕉(Musa spp.)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水果之一。香蕉枯萎病是由古巴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威胁香蕉产业。近年来,以栽培抗病品种结合综合防治措施为代表的技术应用使香蕉枯萎病的危害程度有所降低。香蕉抗病病机理研究可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抗病基因克隆可为抗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植物细胞壁是寄主与病原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辣椒杂种优势利用对于辣椒生产有重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大量辣椒杂交种子是通过人工去雄繁制而成的,成本高且耗时长,而运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子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制种成本。近年来,辣椒全基因组草图的公布,为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于我国,是南方重要的大宗果树,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单产低是限制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坐果率低是荔枝单产低下的主要原因,提高荔枝坐果率是目前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以坐果率有明显差异的不同荔枝品种为试材,从坐果过程观测、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组学分析,开展荔枝坐果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荔枝是我国南方具有重要营养和经济价值的特色果树,严重的荔枝幼果脱落是荔枝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在荔枝上关于幼果脱落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NAC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果实成熟、叶片衰老、果荚开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通过RNA-seq技术共挖掘了2730个与果实脱落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了12条NAC转录因子。然而,NAC转录因子是否参与了荔枝果实脱落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因此,
磷元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土壤磷的有效性往往低于植物正常生长的需求。为了适应低磷胁迫,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机制,包括根形态构型的改变以及叶片花青素的累积等。大豆(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土壤有效磷的缺乏显著限制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我们前期通过对低磷胁迫下大豆根系c DNA酵母文库的筛选,鉴定到与蛋白磷酸酶
甜菜素是一种由L-酪氨酸衍生的水溶性含氮色素,可分为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甜菜素对植物形成红、紫、黄等颜色起着重要作用,其较高的营养价值、抗氧化活性和消炎能力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甜菜素生物合成的途径还不清楚。本研究以有刺黄皮白肉火龙果(黄龙果)果皮三个发育关键时期(绿色果皮黑色种子、转色期和成熟期)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与甜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候选基因,通过表达特性分析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十字花科黑腐病的病原菌,其危害严重,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黑腐病药物。生物素是生物体内许多酶的辅因子,参与到多种代谢途径中,对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生理活动至关重要。在病原菌中,生物素的合成与其致病力密切相关,因此生物素合成途径已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靶标。因此,本论文研究了野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农业生产上一类极具有破坏性的植物病原线虫,寄主广泛,每年可导致全球农作物产量大幅度降低。作物根结线虫病传统防治方法效果有限,为此,需要开发出新的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病技术。因根结线虫寄生多种植物,且自然界里抗根结线虫植物资源有限,所以推测根结线虫抑制寄主的防卫机制可能存在保守的信号通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很有可能揭示根结线虫抑制寄主防卫反应
香蕉(Musa spp.)是世界鲜果贸易量及消费量最大的水果之一,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但是香蕉枯萎病的大规模爆发和流行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了解香蕉中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以及土壤相关微生物在不同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各类变化的原因,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分析了不同酸碱度的土壤与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