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颅骨缺损对于幼龄猪头骨和颅脑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ano-HAp/Collagen,nHAC)修补幼龄猪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自体下颌骨外板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对2002年1月至2016年11月施行自体下颌骨外板修补颅骨缺损手术的1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应用CT重建进行相关测量以及手术设计,经口内入路劈取下颌骨外板,按照缺损情况进行适当修整后移植修复颅骨缺损。术后定期完善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以及相关测量,计算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于颅骨后的吸收率和下颌骨外板取骨区的骨再生率,并测量不同观察节点面下部宽度值评估其变化。2.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补幼龄猪颅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正常组;B组:颅骨缺损组;C组:材料修复组。A组无任何干预措施,B组和C组实验动物建立直径23mm的圆形颅顶骨全层骨缺损,C组同期使用材料修补颅骨缺损,于7月龄和10月龄时行头颅X线、CT扫描,测量7月、10月龄时头围指标,10月龄时处死各组动物,称量记录动物脑容量以及脑重量,行组织学检查,C组缺损修复处新生骨与周围正常骨进行相关生物力学测定。分析颅骨缺损对幼龄猪头骨和颅脑发育的影响,探讨纳nHAC修复幼龄猪颅骨缺损的可行性。结果:1.术后远期观察移植于颅骨缺损区的下颌骨外板体积平均吸收率为(21.01 ±11.42)%,供骨区下颌骨外板平均再生率为(41.65±9.85)%。术后远期随访面下部宽度值均小于术前,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10月龄时,A组动物脑容量(49.00±2.00)ml,脑重量(52.47±1.46)g;B组动物脑容量(46.67±1.53)ml,脑重量(50.40±1.47)g;C组动物脑容量(47.20±1.92)ml,脑重量(51.12±1.64)g。A组和B组动物在脑容量和重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C组动物在脑容量和重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X线以及CT影像:A组实验动物于7月龄及10月龄时均未见明显异常,无凹陷畸形;B组实验动物7月龄时缺损周围区域凹陷畸形,缺损处少量新生骨质;10月龄时局部凹陷进一步加重,缺损处骨质增生,全层骨缺损仍然存在;C组实验动物7月龄可见修补材料四周新生骨质形成,材料中心尚余部分无骨质区域,10月龄时材料修补区域被新生骨质完全充填,且与周围骨质连续,缺损基本修复。头围测量:7月龄时,B组实验动物颅全长和基长均小于A组,两组间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月龄时B组实验动物颅全长和基长均小于A组,且两组间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月龄时C组颅全长、基长、眶间距和颧宽与A组头围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0月龄时C组各头围指标与A组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10月龄时,B组颅顶骨缺损处未见明显成骨,周边见较多致密纤维结缔组织;C组颅骨缺损区修补材料边缘见大量成熟骨组织,材料四周完全性的骨性包裹,材料中心部分见大量代谢旺盛的成骨细胞以及部分成骨。生物力学测量:10月龄时C组新生骨抗压强度(2.674±0.209)MPa小于正常骨抗压强度(4.341 ±0.273)MPa,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骨抗弯强度(127.3966±4.8959)MPa 大于正常骨抗弯强度(74.3459±6.2914)MPa,且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修复颅骨缺损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缩小患者面下部宽度。自体下颌骨外板吸收率低,下颌骨外板切除后其再生能力良好。2.幼龄猪的颅骨缺损或会影响其头围的正常发育。3.nHAC可用于修复幼龄猪颅骨缺损,并不影响其头骨和颅脑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