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现已成为针灸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逐渐年轻化。由于患者的职业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电脑操作者、伏案工作者、司机、睡高枕、躺着看书等,长时间使颈椎处于同一状态,久而久之,颈椎间盘变化引起疾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降低了总体的社会生活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颈椎病,对此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及调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在中医理解中,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痹证”“颈强”“痿证”“眩晕”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为本;以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滞为标。本病总的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骨体失荣,骨损筋伤,经脉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出现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本病亦与经筋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痛点多出现在经筋结聚的地方,对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临床指导意义。此外,《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阐述了十二经脉输穴对痛点的指导作用。阴经输穴属土,应五脏为脾,主肌肉四肢;阳经输穴属木,应五脏为肝,主筋及疏泄,因此输穴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当机体由于某些原因出现经络阻滞不通,气血失于濡养时,可因不通或不荣则痛,导致机体疼痛、沉重,以输穴疗之现代医学则认为,颈椎病属退行性疾病是以颈椎间盘自身退行性病变及椎间关节退变为本病的发病基础,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不稳定,迫使椎间隙内压力升高及分布不均匀,髓核出现移位、突出甚至脱出,从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椎管内血管、脊髓等引起各种症状,同时外伤、负荷过重、感受寒邪等也能诱发本病的发生。此外,现在许多学者对颈肌从经筋理论研究颈椎病提出了进一步的理论。颈肌动力的不平衡为外在因素,颈椎结构受力的不平衡为内在因素,任何一方的平衡失调均可影响到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本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从中西的临床表现、症状分型、不同的治疗选穴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结合临床的实践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得出结果。其中,对压痛点进行检查操作得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46个压痛点中,大多是以点状、束状、片状分布,与经络及经筋的走形有相似之处,并且压痛点多分布在经结聚集的位置上,同时通过临床上的观察还可以看出压痛点在局部及远端较密集;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46个压痛点中,大多都呈片分布于病变的局部及输穴的部位,并且压痛点数明显少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压痛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