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湿地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以其独特的生境与复杂的气候、水文条件形成了鄱阳湖极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鄱阳湖湿地位于湖区与陆地的过渡区域,不仅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如降雨、大气沉降、水土流失等,还会受到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许多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已成为水质下降的主导因素。开展鄱阳湖湿地水质空间变化及其人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分析鄱阳湖湿地水质与环境指标的相关关系,于2015年9月至11月在鄱阳湖全湖区周边选取了30个典型湿地进行现场采样和观测,并在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分析。同时得到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它们和水质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DTP浓度普遍不高,平均浓度为0.0221 mg/L刚好超过到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值0.02mg/L,水产养殖业发达的鄱阳县的几个湿地DTP浓度较高;DTN浓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而是在某些湿地出现极高值或极低值,波动范围较大,从0.428 mg/L到2.076 mg/L,平均值为1.0374 mg/L,远高于富营养化的临界值0.20 mg/L,说明鄱阳湖湿地水质营养状况主要由氮控制。鄱阳湖湿地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强烈,总体而言,对鄱阳湖湿地水质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总人口、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占比,与预期不相符的是鄱阳湖湿地DTP含量与社会经济因素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地利用也是影响鄱阳湖湿地水质关键的人类活动,建设用地、耕地与氮、磷营养盐负相关,充当了水体污染物的“源”,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则起到了“汇”的作用,对改善水质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与许多类似的研究结果相同。鄱阳湖湿地周边未利用地大多为草滩,与水体污染物也呈负相关。鄱阳湖湿地水质还受到农业活动、水产养殖以及采砂活动的影响,对这些人类活动的定量研究是全面了解鄱阳湖湿地水体污染物来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