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化发展的产物。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溯其源,承接于清末的实业教育;而发展在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之后。1911年,孙中山推翻清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意味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解体,旧的教育体系也随之崩溃,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初见端倪。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标志着实业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1912年9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称为“壬子癸卯学制”,比较详尽地规划了实业教育的初、中、高三级模式,并在学制中补充了以往学制中没有的职业教育内容。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受到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处理了升学和就业的矛盾,适应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在这一系列的学制演变中,职业教育脉络逐步清晰,但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发展仍不理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确保国民政府对教育的统治地位,对学制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形成了国民政府时期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兼辅以职业补习教育与职业指导为模式的职业教育制度。为了将职业教育引入规划好的发展轨道,南京国民政府对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内容等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令内容。除了利用政府的指导力量和法律的规范力量贯彻实施职业教育外,南京国民政府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按照实际需求规划职业教育、提倡建教合作方式、分区指导职业教育与建立国立职业学校等措施。这些举措对发展职业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种环境下,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并通过公私立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与社会各界自发进行的职业教育实践表现出来。经过各界的种种努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职业教育达到了一定的发展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