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抗震设防参数的合理选取,是工程结构设计中地震作用的计算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由地震烈度区划向地震动参数区划的过渡促使许多研究者在地震动参数的取值方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包括特定概率水平下地震动参数经验系数转换,地震烈度的极值Ⅰ型转换,探讨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相关性等。虽然区划图逐步弱化地震烈度的作用,给定包括地震动加速度在内的地震动参数,但仍没有不同概率水准下地震动加速度的直接转换方法被建筑规范和设计人员所接受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本文首先通过简要概述抗震理论、抗震规范的发展历程及中美抗震规范的对比,展现当今抗震技术的研究背景,然后采用极值Ⅱ型分布来表征峰值加速度与超越概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不同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的转换关系式。并将转换结果与新版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征求意见稿2012版)的取值结果、《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取值分析比较,最后将地震动加速度的转换结果与现行建筑抗震规范取值、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取值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取值进行分析对比,应用实际工程场地和模型比较结构在不同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刚度、层位移、层间位移角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新版区划图对地震动加速度在不同概率水平的取值进行了规定,其建议取值除在高烈度区的罕遇地震作用之外,均要比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地震动加速度取值小5%到24%不等。在高烈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动加速度值分别约比现行建筑抗震规范大11%和22%,表明新版区划图对于罕遇地震下的建筑物抗倒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武汉而言,地震动加速度取值的影响并不大。通过对比也可以发现本文采用的转换方法的结果与新版区划图所建议取值较为接近。2.将地震动加速度转换结果与最新建筑抗震规范取值、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取值和安评报告取值应用于武汉地区实际建筑工程中进行结构反应谱分析,发现长周期结构在输入武汉小区划的反应谱分析中,地震作用要明显小于抗震规范反应谱的计算结果。同时针对武汉地区,采用抗震规范加速度值的地震作用计算结果要小于武汉小区划和安评报告加速度值的地震作用计算结果。并且通过比较分析,本文采用的极值Ⅱ型分布转换的地震动加速度与安评报告结果较为接近,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也相差在15%以内。本文通过极值Ⅱ型表征地震动加速度在不同概率水平下的分布,在对比研究过程中有了许多发现,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以求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得研究结果能对今后的抗震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