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解放之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的人们,从未停止对未来那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追求。马克思基于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凭借其坚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穿越历史层层的迷雾,预测人类通往未来解放之路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人类解放之路这一光明的历史征程是通过他晚年的著作《哥达纲领批判》呈现给世人的。在马克思卷帙浩繁的经典著作中,《哥达纲领批判》这部经典名篇于1875年4月至5月初写作完成,并由恩格斯在1891年将其公开发表。这是一篇代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也是马克思晚年时期撰写的一部巨著,是其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系统总结。这篇著作的诞生为其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143年的时间里,不管是曾经轰轰烈烈的国际工人运动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的各项改革均已经发生极为重大的变化。马克思写作的《哥达纲领批判》为我们指明了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激励着几代人为之奋斗,并从中汲取营养。这部著作是马克思在探索真理之路上所收获的智慧结晶,它让深处迷茫中的人们看清如何才能科学的走向共产主义。但是理想通往现实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通往人类解放的道路尽管前途充满希望,但过程却难免遭逢曲折与艰辛。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以追求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尽管不是由马克思首创,但是这一永恒价值追求伴随着马克思光辉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充满希望的未来。中国的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武器,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起步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尽管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但是仍需发挥资本逻辑在当今时代的促动效应。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不利用资本的优势,社会主义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而一旦失去社会主义约束的资本,将成为脱缰的野马。资本的确是带动社会进步的良驹,但是必须给它套上“共益性”的缰绳,防止其迷失方向,保证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起步的,改革者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务实的态度,在逐步引入市场经济的同时,并没放弃经典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这些社会主义因素对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起到了对冲作用。中国社会主义者们既保留了理想,又不受教条主义的束缚,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决定我们的发展方式。特别是历经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低潮后,中国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仍旧坚定的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并大踏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面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不断探索前进。时至今日,历经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哥达纲领批判》蕴含的理论魅力反而在历史的进步中更加熠熠生辉,折射出现实的璀璨之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对资本主义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深度剖析。同时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所要经历的过渡时期、未来社会的实现途径、国家制度、发展阶段、以及分配制度做出了原则性的构想。这些理论构想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摆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干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临我国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我们应如何做到立足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乃至“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未来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以及历史使命。本文透过《哥达纲领批判》研究人类解放的道路,着重阐明以下观点:第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只是从原则上为我们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他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经历一个由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在未来,在共产主义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一切历史的局限将会消失,人类将迎来一个人尽其才、按需分配的社会。而通往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马克思没有深入阐述。这点体现出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真诚和严谨。因此,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具体行动中,中国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靠我们自己依据中国国情去探索实践。第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商品经济及其发达形态的市场经济是推动中国生产力发展进步所必须选择的手段和方式。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利用市场经济的效率和优势,又防范了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带来的风险。给市场经济这匹容易“脱缰”的野马套上了笼头。第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证明,起步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为落后的中国,要想真正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实现,促使社会能全面实现发展和进步,则必须由中国人自己立足中国实际去探索“中国道路”。全文的内容(从绪论到结论)共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依次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即第2章,国际工人运动与《哥达纲领批判》的问世。该章是在国际工人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下,分别论述了《德国工人党纲领》即《哥达纲领》的由来、马克思写作《哥达纲领批判》的背景,并着重分析了《哥达纲领批判》在成稿15年之后才得以公开发表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哥达纲领批判》写作和发表的历史背景。第三部分,即第3章,《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立场。分别从序言以及书信部分的思想诠释、正文部分的主要思想两个方面对《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深入研究了文章公开发表后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是正文部分总体上表达了马克思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尖锐批判,并相应提出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本文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对《哥达纲领批判》的主旨思想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鼓励我们依据自身实际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第四部分,即第4章,《哥达纲领批判》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该部分内容一方面论述了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另一方面重点论述《哥达纲领批判》中彰显的人类解放思想。这部分主要是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透露出的人类解放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马克思论述的人类解放实现的前提、人类解放的发展阶段、人类解放必经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更好的指导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五部分,即第5章,《哥达纲领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该部分内容重点分析了《哥达纲领批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现实启示。明确论述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以及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体现的平等观对当下中国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意义以及立足当下我们该如何面向未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之基。具体来讲,详细论述了在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指导下,中国如何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并且明确我国当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追求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通往人类解放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以改变现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运动,我们既要志存高远而又要脚踏实地。第六部分,即第6章,论文的结论。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的研究得出几点重要结论。第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以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的确立为基础,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四个字恰恰能够对冲和消解市场经济带来的利己主义和人的“异化”等负效应。第三,坚决反对教条主义运用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对当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第四,人类解放是实现人类事实上平等、自由的唯一的道路,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以私有制的最终消灭为前提。总之,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理想追求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说到底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行百里者半九十。
会议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患者使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2017年1-12月间收集糖尿病患者共18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羊传染性胸膜炎是一种动物性传染病,是在我国引进小尾寒羊后引发的,该疾病的表现症状为持续咳嗽和发热,并有极强的传染力,一旦在羊群中扩散就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就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电子政务建设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决定优先推行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教育电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多次交替,青藏高原隆升、东亚季风、对各大洲古环境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环境的变化对物种形成的作用可能会印记在遗传物质上并传递给下一代。研究广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应用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和最佳浓度。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乙、丙三组,均拟在单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