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同意开辟北海为通商口岸,1877年4月1日,北海正式对外开港通商。这对北海及其附近区域自彼时至当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1887至1949年的北海港口贸易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托近代北海海关贸易报告对港口贸易的总量状况、港口贸易与腹地形态嬗变的关系、港口贸易与港势地位变迁的关系、港口贸易进程的影响因素以及近代北海港口贸易与当代广西沿海港口发展之间的联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前言。该部分内容首先阐述了文章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在总结、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之后,提出继承学界前辈总结归纳的各历史阶段的贸易特征以及创立的某些学术观点,试图在史料运用、叙述方式、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四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第二部分:港口贸易总量分析。文章先是简要分析北海港口贸易总量的历年变化情况,大致勾勒出近代北海港口贸易的基本走势。然后分别考查港口贸易总量中的洋货进口、土货进口和土货出口三个构成部分,分析三者的特点。第三部分:港口贸易与腹地形态嬗变。本部分探究北海港口通向内陆的商业网络,描绘出它的腹地范围,阐明它与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的贸易关系。例举梧州、蒙自和广州湾三个口岸改变西南地区对外贸易路线走向、展开与北海争夺内陆经济腹地的较量。第四部分:港口贸易与港势地位变迁。通过北海港口的对外航线归纳出它的海运网络,着重介绍澳门、香港、越南、海南和文岛这五个主要贸易对象。依据近代北海港口的功能与影响来分析,本文认为近代北海的港势地位应定为北部湾沿岸的枢纽港和华南沿海贸易圈的支线港。第五部分:港口贸易进程中的因素分析。本部分重点探讨影响北海港口贸易进程五个因素。一是海港条件,分析这一自然禀赋的先天预设与后天改造;二是陆路交通,由于北海通向内陆腹地的公路和铁路建设滞后以及广西出海通道的改向导致北海港口与腹地的点轴效应衰微,争取腹地挫缀;三是航海运输,北海航运界的无序竞争致使运输缺乏稳定性,北海的海运优势无法彰显;四是海关税率,北海以及附近周边的口岸关于这个制度安排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北海港口贸易的消长;五是海洋文化,人们的精神意识对经济活动也产生重要影响,北海原住民海洋文化的薄弱主要体现在缺失商业意识与进取意识,这也是北海港口贸易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第六部分: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当代广西沿海港口的发展。联系比较近代北海港和当代广西沿海港口的发展,该部分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思考广西沿海港口的发展历程。通过重新解读近代北海港口贸易史以及更大范围的北部湾区域历史,本文试图提供历史的新启迪,以此回应该区域风生水起的时代发展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