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简要地概述国外的雨洪可持续管理模式,并分析了各种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到基于我国国情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结构框架。框架由实体性工程性措施和政策法规等非工程性措施组成。新建的雨洪管理模式针对城市已建的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雨洪管理模式,即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系统雨洪管理模式。
各区域中雨洪管理模式包含的雨洪控制利用设施的运行会对城市的排水管网等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该影响过程进行了分析,绘制影响分析立体交叉体系图。并通过该影响分析过程设计城市规划开发区不同区域的雨洪管理模式,即在保证区域内雨洪管理对排水管网等系统的不利影响最小的雨洪控制利用设施,便于设计师进行方案选取。
本文在新型雨洪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以城市雨洪可持续管理为总目标层,以防洪排涝、径流污染控制与利用为系统层的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并通过比较各种可持续概念模式,最后结合相对占优势的压力响应模式和生态系统.人类福祉模式的优点,即指标选取全面、应用广泛、低影响等提出适合于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指标体系的生态低影响概念框架。按照生态低影响概念框架,通过分析,得到105个指标,采用频度统计法与专家咨询法,对上述指标进行补充和调整,进而得出126个初选指标。然后进行指标优选,最后得到18个评价指标构成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mceAHP软件计算得到雨洪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内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mceFuzzy软件计算得到基础管理系统合格验收时的评价分值。防洪排涝及径流污染控制与利用系统内都是定量指标,因此查询大量资料并结合专家意见后确定系统内各指标不同阶段验收标准。然后运用算术平均函数,结合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十一五”和“十二五”阶段两系统合格验收时的评价分值。最后仍采用算术平均函数,结合各子系统的权重,计算得到不同阶段体现城市雨洪可持续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分值。以北京市为例将城市雨洪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计算得到北京市的雨洪管理模式综合评价分值已大于“十二五”阶段合格验收时的评价分值,因此北京的雨洪可持续管理工作处于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