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的大范围传播对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而候鸟被公认是禽流感病毒跨区域传播的天然载体。对候鸟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为评价候鸟在禽流感传播方式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探索禽流感的暴发和传播规律以及制定相关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意义。在本研究中,首先运用SPOT-VGT影像数据监测作为候鸟越冬地的鄱阳湖湿地植被覆盖,以NDVI值为湿地变化的代表因素,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鄱阳湖湿地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并观测1999-2006年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时空分布变化情况,对候鸟按照食性进行分类,分析各食性候鸟时空分布特点。最后,运用统计分析鄱阳湖湿地植被覆盖变化与各食性候鸟时空分布的相互关系,得出NDVI与不同食性候鸟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NDVI的时序变化明显,并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性,其沿湖各保护区NDVI值受季节和水文动态的双重影响。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南矶山自然保护区、康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鄱阳湖北部地区植被覆盖保护较好,NDVI值处于较高水平。鄱阳湖周边绝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和略微上升,表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2)整个鄱阳湖地区越冬候鸟的种类及数量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遍布鄱阳湖湿地各保护区,其数量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康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都昌候鸟保护区,且近年来有向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的趋势。(3)鄱阳湖NDVI与候鸟时空分布的相关研究中,其与各保护区候鸟数量分布变化呈现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多在0.8以上。在与各食性候鸟的相关分析中,食草类候鸟与都昌候鸟保护区、康山自然保护区和白沙洲自然保护区3个地区的NDVI值呈现显著相关性;食块茎类以及食昆虫软体类不呈现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仍能看出一定的正相关趋势;食鱼虾类候鸟与杂食类的候鸟与NDVI则不呈现任何相关性。该研究明确了鄱阳湖湿地候鸟的时空分布,为整个鄱阳湖地区候鸟的生态保护及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候鸟的非连续传播方式在禽流感传播中地位与作用的前期研究,为有效防控禽流感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