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地质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胜坨地区的地质构造、沉积相、储集砂体的特征、空间展布规律、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描绘了研究区的油藏形成过程和模式,揭示了其成藏规律。
以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详细研究了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沉积背景,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其层序格架;划分三个二级层序,每个层序均发育低水位、水进和高水位体系域,并对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本区统一的分层标准。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将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划分为三大沉积体系五种沉积类型。三种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分别是冲积扇沉积体系,又分为陆上洪积扇体和水下冲积扇体,胜坨地区主要发育水下冲积扇体;浊积扇沉积体系,又分为陡坡深水浊积扇和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胜坨地区以广泛发育陡坡深水浊积扇体为主,陡坡深水浊积扇在深湖区沉积发育,又可分为两种不同成因,一是湖盆深陷期,山高水深,洪水发育期,主要为重力流,二是由于同生断层的作用,碎屑物质在水下扇体的前方断层下降盘的深湖区沉积,发育形成陡坡深水浊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胜坨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又可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前者是湖水变浅、构造作用平稳、湖盆萎缩时期的产物,形成的规模较小,岩性以中-粗砂岩为主。后者一般发育在湖盆的初陷期或开始收敛期,沉积发育在陡坡带的水陆过渡地带,粗碎屑物质从邻近高地由辫状河携带进入稳定浅水环境中沉积而形成。
认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扇中主水道砾岩体及外扇末梢砂坝砂体等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性砂体,明确了扇体的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即:1)砂砾扇体在平面展布上存在较好的沟扇对应关系;2)沿不同边界断裂扇体的分布特点不同;3)在构造运动强烈期,边界断裂活动剧烈,造成陡坡带古地形高差变大,沟梁发育,此时主要以水下沉积为主,且扇体规模较大;而在构造运动稳定期,水上沉积更为发育;4)古气候及源区母岩性质的变化主要影响着水系的发育程度、碎屑物质的矿物成分,从而控制扇体分布、规模及储集性能;5)砂砾岩扇体在平面上沿胜坨北部陡坡带呈裙带状分布,尤以古冲沟前方最为发育。
对胜坨地区的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开展了成藏体系研究,从烃源岩到储层,再到断层的开启与封闭进行了深入的成藏条件探讨;明确了沙三、沙四段扇体的主要成藏控制因素和油气成藏模式。认为控制成藏的三个因素分别是,边界断裂、同生构造带控制油气藏成带状分布;继承性深洼陷对油气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岩性分区性导致油气分布有大的差异。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有三种,岩性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型油气藏及自身致密层侧向封堵型油气藏;地层型油藏,包括地层剥蚀不整合型油藏及地层超覆不整合型油藏;岩性-构造油气藏,主要包括断块型油气藏及上倾尖灭型油气藏
根据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隐蔽油气藏的沉积、特点成藏,从多种基础资料研究入手,重点研究隐蔽圈闭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总结出一套储层识别、预测、描述的配套技术,建立了胜坨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