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探讨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二糖酶活性、氧化应激以及肠道促炎性因子的分布和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0.94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雌性仔猪50头,仔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20头,镰刀菌毒素组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有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呕吐毒素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试验结束每个处理选取10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乳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活性、结肠的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而空肠和回肠的丙二醛含量以及十二指肠IL-1β、十二指肠和空肠的IL-6、结肠IL-1β和IL-6的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肠和结肠促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组小肠各段促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阳性染色从分散在固有层细胞上向绒毛淋巴细胞胞质集中,而结肠的IL-1β和IL-6阳性点主要分布在固有层细胞胞质上。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屠宰试验后剩余的30头仔猪为试验动物,对照组剩余10头继续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剩余20头仔猪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10头继续饲喂毒素饲粮作为镰刀菌毒素组,10头改饲基础饲粮作为恢复组;试验期21 d,结束后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P<0.05)小肠二糖酶的活性、十二指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空肠和回肠的抗氧化酶活力,而小肠各肠段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镰刀菌毒素组相比,恢复组十二指肠的蔗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十二指肠和回肠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小肠各肠段丙二醛含量有显著的降低(P<0.05)。整个试验期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P<0.05)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而料重比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镰刀菌毒素组相比,恢复组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够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对肠道造成损伤并激发肠道的炎症反应,最终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停饲镰刀菌毒素饲粮21d后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肠道损伤有明显恢复,说明仔猪肠道能通过自身免疫修复改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