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财政部推出38项新的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其中三份之一强涉及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有关,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然而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在衍生金融市场缺失的背景下,以政府为主导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进行强制性的大量供给无疑凸显制度的“过剩”,供给的制度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这不仅导致行为主体间的摩擦和交易成本增加,而且影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衍生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最终使经济资源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有鉴于在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前景及其特有的重要性,如何改进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效率,就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重要命题,对我国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全球化为研究背景,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为研究核心,按照“比较借鉴-制度供给-应用状况-改革发展”的逻辑思路,尝试性地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全文共5章,除第1章导论外,正文共分4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2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研究的一般理论框架。本章从金融视角和会计视角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制度、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划分了狭义会计制度和广义会计制度,指出了本文命题的制度是基于广义会计制度的内涵基础,尝试性地提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的研究假设并构建了分析框架。本章的主要观点是:(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是约束人们在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所涉及会计行为的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衍生金融交易的相关人员所发生的会计行为和会计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该制度的技术规范性给定了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所运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空间,其规范性必然降低了衍生金融交易发生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交易费用;其经济后果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影响着生产要素所有者对风险和利益的重新配置;(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研究的假设显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主体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面对衍生金融产生的利益选择存在着有限的理性,在既定的会计制度约束下,预期通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获取的最佳收益,并防范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给应源于衍生金融市场顺向生成的土壤,衍生金融市场的需求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给是衍生金融交易中所寻求的最有利的制度安排。一旦现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对衍生金融市场信息的反映表现出不合理、不真实,或社会利益群体对未来收益信息的反映预期不合理、不真实,社会利益群体就会表现对现有会计制度的被动作为或不作为,势必导致新的会计制度在较短的时间内代替现行供给的制度,从而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利益主体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以完成“帕累托改进”的过程;(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的分析框架,不仅包括相对既定的宪法秩序,还包括市场规模、技术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了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收益及公众的态度等,作为制度供求的内生变量,制度安排的效率是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第3章,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本章对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背景、供求动因、供求路径,以寻求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的特点和变迁路径,尝试性地找出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均衡有效的成功经验及其可供借鉴的规律性。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案例回放方式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诱因进行研究,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的收益成本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在现阶段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形式供求的战略选择。本章的主要观点是:(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颁布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主要是基于市场主导下衍生金融发展的实质需求而进行的供给,源于国外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大量繁衍,外在的利润或潜在的利润促使广大的利益需求者深深感到在既定的制度范围内,人们是不可能获得这些外部利润或潜在利润,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给也就成为制度安排的“发明者”首选要考虑的问题;同时,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巨大的潜在风险也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提供了制度变迁的环境,加上其他外部动因条件,这一切都为金融工具从原生金融工具向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安排留下了空间和边界。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环境约束的范围内,如果制度供求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那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就会不断地应运而生;(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在我国的供求机制,实际是代表权力机构的政府为满足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满足国家战略性需求而进行会计制度系列供给的其中一项制度。政府通过趋同国际会计准则,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实现建立和谐世界的政治选择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行为选择,尽可能减少并降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交易成本;(3)比较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分析说明两者存在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发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有效的路径。第4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应用状况调查和深层分析。本章主要对政府出于战略需求而供给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在资本市场上社会利益群体对制度应用状况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访谈,上市公司的网上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方式,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给后的状况作一统计性描述,分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强制性供给后存在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不对称、不均衡,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存在的问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找出问题的成因与根源。本章的主要观点是:(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是一场以引进为基础的制度变迁,而不是自然演化形成的,不是行动团体在衍生金融市场环境变化时,通过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分析,确认收益大于交易成本费用后而付诸于行动的制度创新或变迁,因此缺乏顺向生成的制度土壤。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是制度供给的权力机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引进,甚至“拿来”成熟市场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强制性供给,以借此优势,加快国家的国际化进程,比较国内衍生金融市场的缺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制度的“供过于求”;(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失衡最主要原因是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缺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战略供给应以实际的市场发展为基础。而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进行制度安排时,所谓的战略供给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满足权力机构的政治需求,“拿来”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交往间的博弈成本,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拿来的制度”是不可取的;(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具有强烈的“国际化路径依赖”特征。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导致在制度变迁中,由于存在着预期报酬递增的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过于求的事实证明:没有考虑我国的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制度供给最终将是无效制度。事实上,在正式制度安排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各级行为团队为追求制度利润及自身收益,仍会沿用过去的、目前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具有一定效率的制度,而并不会因“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人们的行为立即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者得出“正式制度可能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的原因之一,也验证了诺斯“制度总是重要的,但并不总是有效的”观点;(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失衡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供给主体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等一系列因素使制度需求主体在“消费”制度的过程中,依个体偏好对供给的制度进行“矫正”,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准则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都使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如实、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效率的角度来讲,也就导致了制度的低效,甚至无效。事实上,由于我国衍生金融市场发展的局限性,导致我国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客观条件并不存在,真正衍生产品和衍生交易的数量很少,也难以达到国际认可的水平,因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能符合国际要求的必然十分有限,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加上缺乏广泛的衍生金融市场基础和对衍生金融高难度专业技术的掌握,广大的利益群体缺乏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认知和执行的积极性,必然导致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出现“形式重于实质”;(5)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实质上是一场巨大和复杂的制度变迁,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变迁,制度供求的最大难题是存在于“制度摩擦”背后的“利益摩擦”。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的正确思考,应着眼于如何妥善地解决制度变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利益矛盾,从本质上实现从制度供求非均衡到制度供求均衡的发展过程。青木昌彦(1998)指出:制度的本质特征被认为是参与人行动选择的自我实施规则,在重复博弈的状况下,它们能规制参与人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形成博弈的内生规则,所有参与人按此行动,均衡就会被维持。第5章,改革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的若干建议。本章在系统总结论文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构建要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在我国应建立均衡和谐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以保证衍生金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利于利益相关者作出正确有用的决策选择,切实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效率。主要建议观点是:(1)在我国稳步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改变管理观念,扎实推进衍生品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2)实质重于形式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选择;(3)积极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模式;(4)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供求机制与制度创新;(5)高质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与人才培养。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具体供求,提出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的具体供给的初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