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和家庭规模的缩小,还有就是老农保制度的缺乏吸引力,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将变得更加迫切。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到2008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28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为7.21亿人,约占总人口的54.3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约为5559万人,覆盖11.76%的农村从业人员,仅有512万人领取养老金,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广大农民的“老有所养”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养老保险是跨度期限长、收支规模大、参保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险种,因而历来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影响收支平衡的因素众多,而且是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对各个筹资方的负担比例进行合理的测算,以达到所需要的养老保障水平。资金筹集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核心内容和首要环节,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二、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新农保制度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分析新农保试点实践的分析讨论,发现现阶段新农保筹资中存在的问题,对目前世界上现存的现收现付制(社会统筹)、完全积累制(个人账户积累)和部分积累制(社会统筹+个人账户)三种筹资模式对于我国新农保制度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新农保筹资主体筹资能力的分析和负担比例的测算,找到我国新农保筹资模式构建中的改进对策。具体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第一章导论。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养老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国内外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说明,尤其是介绍了三种主要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还有就是本文研究中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的介绍。第二章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状况的概述。本章从一开始就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划分,总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然后对新农保制度进行了界定,总结概括了新农保的三个特点,使本文的研究范围缩小到新农保制度下;在本章的最后对我国正在进行了新农保的试点地区的实践的主要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还有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三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及其筹资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前一章节对新农保试点实践的分析,找到其中筹资模式存在的问题。新农保筹资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新农保制度长期以来试而不定,变动频繁,在总体上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二是新农保筹资比例的不合理,在大多新农保制度筹资中,筹资各方的负担比例缺少量化数据的分析和测算,现有筹资负担比例不利于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三是各个新农保制度筹资模式的长期不统一,不利于制度的稳定性。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逻辑起点。第四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先从分析内在模型在参数影响下的效用,根据青年人整个生命周期预算约束的模型找到选取筹资模式的约束条件,再代入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判断;然后分析不同筹资模式对经济影响效用,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中的“黄金律”来作为选择的依据;最后从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角度出发,考虑社会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来选择新农保筹资模式。第五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能力分析。通过前文的分析选择了我国新农保的筹资模式后,对筹资模式中筹资各方(政府财政、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是否具备这个筹资能力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中关于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是利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分析了我国1978-2008年的GDP及财政补贴数据,预测出我国2009-2052年各年的GDP和财政补贴等数据来进行的分析;最后讨论完各方筹资能力后对筹资各方的负担比例进行了相应的精算测算,主要是通过新农保筹资模式下的精算模型在的参数设定下各方的筹资负担比例,并对这个筹资负担比例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讨论。第六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险筹资模式的构建对策。在前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农保筹资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对国外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分析找到我国新农保值得借鉴的经验,然后通过前文对筹资比例的测算和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实践的经验提出新农保中要特别注重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助职责,最后通过前文的分析提出我国新农保筹资模式要注重差异化和制度化。三、论文的创新与进一步完善之处(1)分别从筹资模式内在模型(定量)、对经济的影响(定性)和社会养老制度转制成本(定性)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对我国新农保筹资模式的选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即实际的统计数据)选择适宜我国新农保的筹资模式。(2)对于新农保各方的筹资能力,通过时间序列的方法结合1978-2008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2009年到2052年的财政收入和补贴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以此分析了我国政府财政能力负担新农保的可行性;对于个人缴费能力,通过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找到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剩余收益足够负担新农保的个人缴费。(3)本文在测算新农保筹资各方的筹资负担比例时,较多的应用到了精算方法,其中考虑的因素较多,所以设定的参数也很多,由于资料的有限和本人对实际情况的认识不足,导致其中很多参数的设定可能于具体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这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