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理论是顺应高中特色办学提出的。200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就在“中美高中特色办学研讨会”上指出,高中是学生个性和才能显露与发展的关键阶段,特色办学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为各种人才的成长开辟不同的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建立特色化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在国家课程方案指导下根据自身定位和本地实际,多角度入手,规划符合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发展学校办学特色。高中特色课程理论有着其独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理论上,它验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切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实践上,它有助于改变我国高中同质化倾向,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立良性的三级课程体系,形成灵活多变的课程实施方案。本研究从理论上给高中特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从课程目标这一角度来看,高中特色课程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并以地域社区以及学校资源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对高中特色课程的性质进行分析,归纳其性质有独特性、优质性、多样性、选择性、整体性、创新性。并指出高中特色课程具有长期实践、地域校本、多元形式的特征。同时,进一步把高中特色课程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特色课程、课程特色以及特色课程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中特色课程的核心要素,即个性化的育人目标、统整性课程结构、多样化课程实施和特色化课程评价。对高中特色课程开发步骤进行了阐释,形成了背景分析、愿景构建、内容设计以及评价改变基本模式。为了给高中特色课程开发提供良性土壤,本研究还就高中特色课程配套措施进行了分析,内容涉及到政策支撑、师资建设、场馆建设以及学生指导制度。实践上,本研究主要以M市三所示范高中的艺体特色课程、外语特色课程以及民族特色课程为基础,结合韩国大田市相关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经验,研究了实践过程国内、国外特色课程建设的案例,比较了中韩两国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关高中特色课程实践中的困境和反思将为本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