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水中太极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躯干肌肉表面肌电标准化均方根值的影响,从肌肉募集角度来初步探讨水中太极对CNSLBP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39名CNSLBP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为期6周水中太极(19人)和核心稳定训练(20人)。训练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评估疼痛、功能障碍;采用表面肌电设备采集患者在四个功能性任务期间双侧竖脊肌、多裂肌和腹外斜肌的肌电信号,以评估腰腹部核心肌群的收缩力。对肌电信号和其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RMDQ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6周训练后,(1)功能障碍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水中太极组(P=0.007)和核心稳定训练组(P=0.001)受试者的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2)疼痛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水中太极组(P<0.001)和核心稳定训练组(P<0.001)受试者的VAS评分显著下降,但两组间疼痛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614);(3)核心肌群标准化RMS值:(1)坐下任务期间,水中太极组左侧多裂肌标准化RMS值显著减小(P=0.046);组间比较发现,核心稳定训练组左侧多裂肌标准化RMS值明显比水中太极组高(P=0.013);(2)站起任务期间,水中太极和核心稳定训练组的核心肌肉标准化RMS值均无显著性差异;(3)拾物任务期间,核心稳定组右侧竖脊肌(P=0.001)和左侧多裂肌(P<0.001)标准化RMS值明显增大;组间比较发现核心稳定训练组的双侧竖脊肌(P左=0.047,P右=0.015)、左侧多裂肌(P=0.001)和腹外斜肌(P=0.020)的标准化RMS值明显比水中太极组高;(4)放物任务期间,水中太极组右侧腹外斜肌标准化RMS值显著减小(P=0.013);核心稳定训练组右侧竖脊肌(P=0.006)、双侧腹外斜肌(P左=0.001,P右<0.001)标准化RMS值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发现核心稳定训练组双侧腹外斜肌的标准化RMS值明显比水中太极组高(P左<0.001,P右=0.030)。研究结论:水中太极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均可能缓解CNS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程度;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提高这三组核心肌肉的收缩力,与水中太极相比,对左右多裂肌和腹外斜肌的激活效果更优;两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NSLBP患者双侧竖脊肌收缩失衡状态。